豐縣大沙河鎮發展菌菇產業帶動當地農民增收。
睢寧縣雙溝鎮官路數字農業示范園內的圣女果長勢喜人。本報記者 孫井賢 攝
(資料圖)
本報記者 蔡思祥
“五一”期間,新沂港頭鎮付莊村的花木電商火出了“圈”,村民通過直播平臺向“八方來客”講述多肉種植技術,引發眾多網友關注,帶動了一波銷售高潮。
做活“土特產”、發展特色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一條重要途徑。近年來,徐州以打造高效農業為己任,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立足自身區位優勢,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地方特色農業和農文旅融合發展,走出了一條具有徐州特色的產業振興道路。
付莊村多肉種植只是徐州發展地方特色農業的一個縮影。
在沛縣敬安鎮,辣椒育種已有近50年的發展歷史。全鎮辣椒育種面積達1.6萬畝,平均畝純效益1.5萬元,年產值3億多元,直接帶動鎮內近5萬名農民致富。近年來,敬安鎮大力招引辣椒育種產業人才,用科技賦能企業發展,再以龍頭企業帶動全鎮育種產業發展,辣椒育種產業不斷壯大,產銷量占據全國辣椒育種市場的“半壁江山”。
在睢寧高作鎮官楊社區,2021年社區引進了“造型樹”種植項目,種植了柱狀紫薇、柱狀白蠟、紫薇花瓶等,這些苗木全部按照“訂單種植”,銷往全國各地,年銷售額超過5000萬元,常年務工人數50人左右,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行走在徐州各地,特色農業各有千秋。各地結合當地資源稟賦,深挖潛力,涌現出“草莓村”“苗木村”“木耳村”“牛蒡村”等,特色農業百花齊放、爭奇斗艷,促進了農民增收。
目前,徐州在田蔬菜241萬畝,預計產量299萬噸,西藍花、草莓、銀杏、牛蒡等已成為一方特色,特別是徐州蒜類產業更是異軍突起,產品熱銷海內外。
五月正是蒜薹的豐收季。在邳州,60余萬畝蒜薹正在進行最后一輪抽薹,今年總產量預計6萬多噸,產值將超1億元。“今年行情比較好,一畝地能產300多斤。”邳州蒜農張偉告訴記者。
除了蒜薹,還有大蒜這個重頭戲。走進江蘇農愛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線上的工人穿著食品防護服,正對大蒜進行質量分揀。這家大蒜加工企業,已由單一的保鮮大蒜等農產品初級加工企業,發展成集農副產品收購加工、出口貿易、國際品牌培育等于一體的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公司董事長付保華介紹,企業帶動大蒜標準化種植4.18萬畝,7000余戶農民種植大蒜,戶均增收42700元。立足大蒜產業,徐州中晚熟大蒜產業集群在國內外品牌價值不斷揚升,以品牌農業的開發增加農產品附加值,成功把“一頭蒜”做成“大產業”。
除了發展特色產業,各地還紛紛結合特色農業,深度開發旅游觀光、休閑度假、農事體驗等多種功能,培育和打造休閑農業,推動“文旅+農業”融合發展。
近日,2023中國·新沂第八屆桃花節暨文旅消費推廣季拉開帷幕。活動以“桃醉春天 美麗新沂”為主題,依托時集鎮萬畝桃花園,以桃園交友聯誼會、“粉黛桃源”時集美食及文創體驗為特色,采用農文旅融合、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宣傳推介新沂鄉村休閑旅游農業的發展成果。總投資6.4億元的12個重點農業招商項目現場簽約,涵蓋現代種植養殖、農產品精深加工、冷鏈物流等領域。
4月28日,“尋夢圣人窩·醉在櫻桃谷”2023年圣人窩第十八屆櫻桃采摘節在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徐莊鎮山黃村圣人窩舉行。目前,該村共有櫻桃樹10萬余株。種植戶薛超告訴記者,今年他承包20多畝土地,栽種1000棵櫻桃樹,預計今年純收益10萬多元。
同在4月28日這一天,微山湖畔湖西農場韓樓村帝王龍蝦正式開捕。近年來,沛縣胡寨鎮和湖西農場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養殖和觀光旅游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五一”期間,胡寨鎮和湖西農場進一步依托區位優勢,帶動鄉村旅游提檔升級,推動農文旅全面融合發展,每天約有上萬人來到湖西農場休閑旅游。
做好“土特產”文章,“土”是根基,“特”是招牌,“產”是保障。下一步徐州將繼續發揮本土農業資源優勢,形成龍頭企業驅動、配套企業帶動、產業集群聯動的“土特產”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