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來,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變化巨大,發展邁出了突破性步伐,主要體現在規劃實現重大突破,制度創新實現重大突破,土地空間實現重大突破,科研載體聚集實現重大突破,園區發展環境實現了重大突破。
日夜兼程
全力以赴建設河套合作區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位于深圳市福田區南部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接壤處,面積3.89平方公里。其中深圳河南側的香港園區面積約0.87平方公里,深圳河北側的深圳園區(包括皇崗口岸片區和福田保稅區)面積3.02平方公里。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以下簡稱“合作區”)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重大平臺,國家“十四五”規劃遠景目標綱要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兩廊兩點”的科技創新極點。
深圳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舉全市之力高標準建設合作區。福田區作為屬地政府創新機制,舉全區之力加快建設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抽調精兵強將,組建百人專班,主動作為。建立了“每日一匯總、每周一調度”的工作機制,日夜兼程、全力以赴推進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小地方有大作為
建設國際創新規則試驗區
一年來,在不到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河套合作區出現了大變化。
強化制度創新,聚焦“與時俱進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深化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制度創新。緊緊抓住中央賦予深圳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更多自主權的契機,充分發揮河套合作區“一河兩岸、跨境互聯、優勢耦合、風險可控”的優勢,從深化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商流和法制、稅制、科研體制、園區管理體制的“五流四制”政策創新體系等方面重點發力,促進兩地創新要素便捷高效流動,加快推進支持科研及創新創業“政策包”的落地實施,推動深港兩地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探索形成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適應的制度體系,打造國際創新規則試驗區。
在福田區第八次黨代會報告中,“規劃建設好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被重點提及。福田區委書記黃偉表示,河套片區建設不斷煥發新生機,小地方可以有大作為,小空間可以做大改革。福田以制度創新為支撐,通過兩個創新的雙輪驅動,深度發揮河套片區“小地方有大作為”的新作用,為“雙區”建設作出新貢獻。
小空間做大改革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新引擎
約50萬平方米科研空間批量供給,國家藥監局藥品和器械兩個分中心、深圳國際量子研究院、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等140余個優質項目密集落地,5所香港高校9個項目簽約落戶,7個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相繼啟用,皇崗口岸重建全面鋪開,合作區實現“一年一個樣”。
未來,合作區深圳園區將構建“一心兩翼”的空間格局,以皇崗口岸南北兩側建設服務樞紐片區、協同創新片區、國際人才社區片區、高端科研片區、中試及產業化片區,打造一流的國際科研園區。聚焦生命科學、信息科學和材料科學三大學科方向,醫療科技、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機器人、新材料、微電子、金融科技六大創新領域,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新引擎。(劉虹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