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感動中國 父母感動她
江夢南:這個獎有三分之二是頒給我父母的
3月5日,江夢南在北京清華園外接受記者采訪。 趙持 攝
吉林大學畢業典禮上,江夢南與父母合影。
驚蟄時節,萬物萌動,一聲清脆的鳥鳴劃破清華園的寧靜,被江夢南敏銳地捕捉到。直到26歲那年才第一次聽到鳥鳴,江夢南重新打量自己所處的世界,汽車鳴笛、開水沸騰、雨打窗沿……這些曾只存在于文字和想象中的聲音,逐漸變得清晰起來。
“這是一種普通人很難感受到的奇妙體驗?!苯瓑裟险f。
3月5日,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在北京清華園外見到眉眼彎彎、長發飄飄的江夢南。交談時,江夢南示意記者摘下口罩,重獲聽力后的她依然習慣通過唇語輔助理解。成長經歷、科研進展、未來打算……這位剛榮獲“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的郴州女孩侃侃而談,“并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堅持才會看到希望。這就是我的故事,與大家共勉?!?/p>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帙恒
“獲得這個獎是鼓勵也是鞭策,我自己最多占三分之一”
“非常興奮,但激動勁過去之后又有一些緊張和惶恐?!闭f到獲得“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榮譽,江夢南直言是鼓勵也是鞭策。
半歲時因藥物導致雙耳失聰,通過讀唇語學會了“聽”和“說”,到成為清華大學一名博士研究生,立志解決生命健康的難題造福更多人,今年30歲的江夢南以異于常人的堅韌人生“感動中國”。
“你感動了中國,那誰又是讓你感動的人呢?”“是我的父母?!泵鎸τ浾咛釂枺瓑裟喜患偎妓鞯卣f。
命運本來可能將江夢南帶入另一個軌跡。1993年,被確診為因服用耳毒性藥物而導致重度神經性耳聾后,醫生建議趙長軍、江文革夫婦帶9個月大的江夢南回家學習手語,進入特教學校。
無法接受自己女兒逐漸遠離主流社會,夫妻倆摸索出一套讀唇語的方法,讓江夢南感受喉結發聲的震動、嘴巴呼出的氣流,來讀懂從真實世界里發出的聲波。
“是父母的堅持不放棄,讓我學會了‘聽’和‘說’,與正常孩子一樣在學校學習,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我。”仿佛觸動到內心深處的柔軟,江夢南溫柔的語調中有一絲哽咽,“這個獎,有三分之二是頒給我父母的,我自己最多占三分之一?!?/p>
江夢南是謙虛而強大的。
小升初考了全市第二名,去到150多公里外的郴州六中上學;追隨偶像張海迪考入其母校吉林大學,獨自前往3000公里外的長春;一路以優異的成績獲得本科、碩士學位,于2018年考入清華大學生命與科學學院,成為一名主攻腫瘤免疫和機器學習的博士研究生,笑稱自己“打小就生活在 ‘hard(困難)模式’里”,言語間,江夢南自信而樂觀。
“我想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幫助更多人擺脫命運的不公”
2018年,即將碩士畢業的江夢南做了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其實讀高中時就有過這個打算,但考慮到手術風險放棄了。”江夢南說,當時,長春的一位醫生看到她的故事后,勸她植入人工耳蝸。
“你已經走這么遠了,為什么不試試看,自己的人生還有多大的可能性?”江夢南被醫生的這句話打動。這年夏天,她重獲了失去26年的聽力。
如今,江夢南逐漸適應了本就喧鬧的世界,“我可以聽到以前從未發覺的細節,比如水開了會發出響聲,這讓我很有安全感?!?/p>
然而,繁重的學業壓力讓她騰不出太多時間進行言語康復訓練,以更好地將聽到的聲音和意義對應起來。“忙完這段時間,我就要把訓練的量提上來?!苯瓑裟纤f的“忙”,既有四面八方涌來的關注,更有突破研究項目瓶頸的壓力。
曾立志當一名醫生治病救人,卻因要戴口罩交流不便只能放棄,轉而報考藥學,到如今主攻腫瘤免疫和機器學習,江夢南的目標始終明確,“我想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幫助更多人擺脫命運的不公。”
心愿
幫助弱勢群體是職業選擇方向之一
對于今后的職業選擇,江夢南說,堅持科研或前往公共部門工作,通過參與政策制定幫助弱勢群體,都是考慮的方向。
“我建議完善AI語音技術相關法律法規,以幫助解決技術與隱私間的矛盾?!苯瓑裟险f,新買的手機安裝了AI智能語音功能,通過將語音實時轉化為文字,幫助她解決了因看不到口型而不方便與人電話交流的困擾,“如果音頻AI技術應用到電視新聞,安裝到各類型手機,就能大大減輕聽障人士的溝通困難,也能更方便正常人生活?!?/p>
采訪現場,江夢南給遠在郴州的父母打了個電話。除了一直注視著手機屏幕不斷滾動的字幕,江夢南與父母的溝通別無異常。
“媽媽,這段時間我有點累?!?/p>
“想吃什么,媽媽給你寄到北京來?!?/p>
“我想喝家里茶園的茶葉?!?/p>
“新茶上市馬上發給你。”
……
向父母撒起嬌來的江夢南,仿佛又回到了小時候暑假與父母在茶園玩耍的田園生活,那份快樂記憶長存心底。
——“你感動了中國,那誰又是讓你感動的人呢?”
——“是我的父母?!薄笆歉改傅膱猿植环艞?,讓我學會了‘聽’和‘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