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李琪
隨著新冠疫情的反復,區域封閉管理以及社交距離的控制已經成為了有效防控疫情的舉措。先服用“不準出去丸”,之后就能服用“安心出門丸”,居家辦公,也成為了很多人的選擇。
那么,疫情之下,居家辦公如何做好健康監測?怎樣避免情緒變化?有沒有合適的鍛煉項目?來聽聽專家的建議。
居家隔離、居家健康監測有區別
根據湖南省疾控中心的要求,在疫情防控期間,居家隔離、居家健康監測的健康管理措施,都有不一樣的要求。14+7、7+7、居家隔離管理、居家健康監測、自我健康監測……其中的具體防控措施,你清楚嗎?
【解釋】
什么是“14+7”? 即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第1、3、7、10、14天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7天居家健康監測。主要對密接以及從中、高風險地區來返人員實行“14+7”。
什么是“7+7”? 即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第1、3、7天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7天居家健康監測(第3、7天進行核酸檢測)。主要針對次密接人員,從中高風險地區和本土病例報告縣(市、區)旅居史來返人員實行“7+7”。
【措施】
集中隔離管理
集中隔離管理,是指被隔離觀察的人員在指定場所接受集中管理,由專業的醫療技術人員和服務人員提供專業、安全的醫療及生活保障服務;
每名接受集中醫學觀察的人員在單獨的空間內進行隔離觀察,直到隔離期滿,集中隔離期間不得離開房間,不接受外來人員探訪;
按照防疫要求每日早、晚進行體溫和健康狀況監測,定期采集核酸,并做好房間的日常消毒。
居家隔離管理
需要按照“6個要”落實健康管理,即:隔離房間要符合“單人單間單衛”;隔離人員及同居的家庭成員、室友原則上不準外出,每天要向社區(村居)報告居家隔離人員體溫等健康狀況;社區要提供生活保障;沒有符合條件的居家隔離場所要在集中隔離場所完成健康管理;出現發熱、干咳等十大癥狀,要主動報告社區(村居),及時閉環轉運至定點醫療機構排查;其他急癥就診要到當地指定醫療機構就診。
居家健康監測
需要落實“兩做好一避免一及時”要求——
兩做好:做好健康監測,每天測量體溫,按照要求自覺前往社區核酸檢測點進行核酸檢測;非必要不外出,外出時做好個人防護,佩戴口罩。
一避免:原則上在家辦公,不參加上學等集體活動,不能進入公共密閉場所,避免參加聚會、聚餐等人群聚集活動。
一及時:出現發熱、咳嗽、嗅覺味覺減弱等異常情況,及時到定點醫院排查。居家健康監測期間同住人員可外出。沒有固定住所的來返人員可在集中隔離場所或在通風條件良好、不使用中央空調的場所完成健康監測。
自我健康監測
進行“自我健康監測”期間,在做好個人防護的情況下,可正常上班、上學、就診等。期間應每天注意自我健康狀況的觀察,如果出現發熱、咳嗽、嗅覺味覺減弱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到定點醫院排查。
居家辦公要有質量? 試試這些小訣竅
待在慵懶舒適的家中辦公,要想效率跟上,還需要一定的小訣竅。以下這些提升居家生活質量的小建議,或許對你有用。
1、減少手機的使用。如果覺得自己沒有自控力,可以下載一些幫助管理手機使用時間的軟件(例如番茄鐘)。盡量不要把手機帶進臥室,如果睡前不小心被手機奪去了注意力,很可能“再看五分鐘”又變成了“再看兩小時”。線下上班期間容易“睡不醒”或嚴重缺覺的朋友,不妨趁著隔離多補補覺。
2、白天辦公時段,遠離床、沙發,遠離一切可以躺平的地方。軟軟的沙發和床雖然非常誘惑,但如果長時間斜躺著辦公,會對脊柱和腰產生很大的傷害。另外舒舒服服地平躺著也很容易睡著,易引發錯過線上會議、deadline等“事故”。如果白天睡多了晚上睡不著,生活不規律也會對健康造成影響。
3、勞逸結合。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在小區里多散散步,如果被隔離在家,建議也可以多看看窗外的風景,或者家里的綠色植物。
4、儀式感。如果在家里很難快速進入工作狀態,不妨來點工作的儀式感:例如比起睡衣,換一套上班時的著裝或者休閑又舒適的新衣服,更能幫你切換到工作模式。
居家時有情緒波動,如何守好心理防線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形勢再次變得嚴峻起來,部分市民群眾只能居家隔離,或者居家辦公。雖說居家辦公不算是完全孤立的隔離狀態,但也可能會令人產生孤獨感、煩躁心情、拖延和倦怠等。在此期間如何守護好自己的防線?湖南省腦科醫院心理治療師肖帥軍進行支招。
第一,呼吸穩定法。當情緒焦慮的時候,立刻閉上眼睛,做腹式深呼吸,吸氣的時候,腹部隆起。吸到七八分滿的時候,屏住呼吸4-6秒鐘,再緩慢吐出空氣,并盡量吐干凈。呼吸的時候,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有助于停止胡思亂想。這個方法簡單實用,可以很好地安定心神。
第二,安全島法。想象一個最安全最溫暖舒適的地方,這就是你的安全島,給你的安全島起一個名字,并深刻體驗待在那里的安全感。在情緒焦慮的時候,進入你的安全島,體驗帶來的安全感。可附帶做積極的自我暗示,告訴自己現在隔離環境是安全的。
第三,覺察和接納當下的情緒。情緒一旦被自己覺察和接納,就會被安撫穩定。所以注意自己的情緒,全然接受它的存在,無論是恐懼、擔憂,還是焦慮,接受它已經存在的必然事實,不做對抗。
第四,做好日常計劃,讓生活盡量回歸正軌。很多的焦慮來源于生活節奏被打亂,此時,更需要科學制定學習計劃,保持規律的生活節奏,合理休息。將注意力聚焦到學習上來,避免被過多的外界信息占滿。
第五,做好運動,適當娛樂。運動不一定是劇烈的運動,可以是簡單的室內運動,比如俯臥撐、仰臥起坐、平板支撐、波比跳、肢體拉伸等。同時,畫畫、聽音樂等娛樂方式也是不錯的調整身心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