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黃扣 記者 李杰)近年來,漢中市漢臺區把老舊小區改造作為改善居民居住環境的重要民生工程來抓,通過改造老舊小區,推動城市服務功能升級,做好改善民生“大文章”,讓居民的幸福指數原地升級。
以“新”換“心” 改造傾聽民意
平整筆直的道路、煥新升級的花園……走進七里街道辦事處東城世紀園小區,優美的環境讓人眼前一亮。“別看現在小區環境漂亮,以前小區排水系統不好,地面容易積水,居民意見可大了。”小區物業管理員陳麗說道。
【資料圖】
東城世紀園小區于2022年7月開始老舊小區改造,除了粉飾樓面、綠化亮化等“標準動作”外,將居民反映的雨污管道改造及路面鋪設納入改造重點項目,著力改善小區環境,不斷增強居民對小區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
“改造前,社區和辦事處的干部一趟趟往小區跑,征求改造意見,辛苦得很。現在小區變美了,下雨也不會積水,我覺得很幸福。”世紀園小區老住戶楊桂芳感慨道。
改造過程中,漢臺區充分征集群眾改造意愿,線上線下分別利用鄰里信息群、社區微信群,通過入戶宣講、召開小區院壩會、社區議事會等方式收集改造意見,確定改造內容,統籌考慮功能配置完善、群眾需求滿足等問題,因地制宜,差異化規劃,科學實施,真正讓老舊小區改造改到居民“心坎”上。
下繡花功 “改”出宜居新生活
“小區、廣場和街道全都改造了,太好了。”8月3日,家住椰島廣場黃家塘新村小區的居民陳慶宏高興地說,“原以為只改造我們小區,沒想到連椰島廣場和附近的街道都一起改造了,環境越來越美,生活幸福得很。”
舊改過程中,漢臺區突破單個項目限制,通過“拆墻并院、連片管理”,與宜居住區、宜居街區建設整合并進,對椰島廣場片區“1島、4街、11院”實施連片改造,提升居民居住幸福指數。
漢中路街道辦事處明珠小區建成于2000年,存在建筑、服務設施老化等問題。改造中,辦事處從基礎設施修復、配套設施完善、服務能力提升三方面入手,通過“拆違建、整立面、增設施、引商鋪”等組合拳,大力提升小區人居環境,著力打造小區便民生活圈。“為了不斷滿足居民日益提升的多樣化需求,我們還在小區內增添了便民果蔬店、郵政快遞末端綜合服務站等。”明珠社區黨支部書記馬崗說。
細微的幸福改變不止這些。給養花老人建花池,改造單元門緩坡,在小區公共空間設置休息座椅……圍繞“一老一小”需求,漢臺區系統布局全年齡段設施,為“一老一小”提供便利的生活條件。
“我們把老舊小區改造當成‘藝術作品’來做,下足繡花功夫服務民生,堅持地上、地下、軟件、硬件、建設、管理一體式統籌推進,真正讓舊改改出宜居新生活。”漢臺區舊改辦主任張欽佩說。
強化保障 力促舊改工作“加速跑”
舊改工作中,漢臺始終以群眾實際需求為根本,狠抓“樓道革命”“環境革命”和“管理革命”,通過統一規范、改治并舉等措施,助力老舊小區改造跑出“加速度”。
結合舊改工作經驗,區上制定印發《漢臺區老舊小區改造實施細則》和《漢臺區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導則》,對屋面外墻維修等20項改造內容,統一技術規范,明確工藝流程,使各實施主體有章可循。對拆違工作,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套標準管到底”“一股韌勁解到底”,確保拆得準確、拆得干凈。將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納入所在街道辦事處督查內容,加強調度,倒逼工程進度。同時,加強示范引領,創建33個“美好幸福小區”,以點帶面,促進全區老舊小區改造水平整體提升。拓寬資金渠道,積極爭取籌措中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專項資金、中央預算內投資和社會力量、社會資金用于舊改工作,去年以來,累計爭取各類補助資金8.2億元。
截至目前,漢臺共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505個,涉及1332棟樓、47642戶,惠及群眾近十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