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主索賠物業拒賠 律師:雙方都有責任
經營性地下車庫限高2米,可是在某些區域的停車位,實際高度并未達到2米。近日,南京市民張先生(化姓)駕駛寶馬SUV進入南京越洋國際商務中心地下車庫停車時,車頂與消防水管發生碰撞。
事發后,張先生見到此處提醒要“倒車入庫”,但是并未提醒這里的停車高度小于2米。他3次找到物業公司想要商討賠償事宜,但均無結果。物業公司表示,這是司機技術不好,物業無責不承擔賠償。
寶馬車倒車入庫“很受傷”
8月22日,市民張先生駕駛一輛寶馬SUV汽車,進入南京越洋國際商務中心地下車庫停車。張先生說:“SUV汽車本身身高就高,我進入車庫時,還特意看了車庫限高,顯示為2米。下到地庫后,這里有很多的機械車位,我這個車只能停靠普通車位。”
據張先生表述,后來在負一層通向負二層的通道口處,發現一排普通車位。這些車位給人的視覺看起來就比較低矮,不過掛有提示,要求司機倒車入庫。在倒車過程中,突然聽見一聲響,自己下車一瞧,車頂和車位旁邊的消防水管發生碰撞。
“車位旁邊頭頂上的消防水管太低了,高度根本達不到2米,導致我的車頂發生凹陷,油漆也刮花了。”張先生說,由于撞擊位置在車頂,導致修復起來有難度,初步估算,修車費在5000元左右。
位置特殊看不清“易受傷”
事發后,張先生自述曾經3次找到物業公司,不過均無人出面商談。9月2日上午,南報融媒體記者來到現場查看,地庫入口處的收費公示牌顯示,收費單位為南京正仕融貿易有限公司。入口處也有醒目的標識,限高為2米。
進入地庫后,這里確實有不少機械車位,有專人指導停車。部分為普通車位,在張先生發生碰撞的普通停車位處,掛有警示標識,顯示限高為1.7米。一溜排停車位上方,均架設著消防水管,尤其是在內側的停車位,消防水管最粗,位置也最低。
張先生說,限高標識為事發后物業公司掛的,事發時并無任何提醒。在其提供的事發照片上,這里的停車位確實并無限高提醒。
物業稱司機技術不好導致
對于張先生反映的情況,南京越洋國際商務中心24樓的客服部一位洪主管(音姓)表示:“地庫入口的地方就有明顯的提醒標識,事發位置的停車位也有提醒標識。就是司機技術不好,斜著倒車出事了。”
根據洪主管的描述,停車位正常倒車入庫,應該是汽車直著倒入庫。但是寶馬車司機卻是斜著倒車入庫,導致車頂碰撞了消防水管。她說:“撞壞了消防水管,司機還得進行賠償。”
對于司機所說的問題,她還表示:“當時也報警了,民警過來說是司機技術問題。讓警察和法院來處理,該去法院打官司就去打官司。”
街道介入調解要求整改
江東街道停車辦的趙科長(音姓)表示,接到張先生投訴之后,曾經幫其聯系過3次進行調解,但是街道聯系的張經理(音姓),一直以自己無法做主為理由,未出面與司機商談此事。
“入口處有提示,內部有專人管理,但是在張先生出事的那個位置,卻沒有提醒。我們認為此舉不妥,有隱患,當天就要求物業方面整改,加掛提醒標識。”趙科長說。
對于最后如何解決問題,趙科長表示:“我們也只能要求整改,張先生的事情我們也答復過,街道方面只能去幫忙協調,并不能強制要求物業方面解決此事。具體責任大小和賠償數額,可以雙方協商,或者由人民法院來判決。”
律師認為雙方都有責任
此事中停車場和車主究竟各自承擔什么責任?江蘇勝衡律師事務所主任宋聯民律師認為,車主到商務中心停車場停車,這是一個專業的收費場所,車主進入車庫之后,即與停車場之間形成了合同服務關系,停車場的合同義務不僅是提供停車場所,還要對車輛限高進行充分和必要的提示。現在根據雙方描述的情況看,雖然在地庫入口處有2米的限高提醒,但在具體的停車位置上,停車場對于車輛限高有必要再次提醒,案涉糾紛的提示不夠充分;另外,車主也要對自己的車高有一個清醒認識,對于限高區域應當主動退避,或保持必要的審慎。因此雙方都是有責任的。
綜上看,宋聯民律師建議,停車場方面可以和車主坐下協商,如果協商不成,可以通過司法途徑解決。雙方責任分成,按照什么比例承擔,最終以法院的判決為準。
(胥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