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53歲的趙先生前陣子有一天晨起后忽然感覺自己四肢無力,腳下發飄,還有點嘴歪眼斜的跡象,家人趕緊將其送到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經初步問診后,醫生建議趙先生做一個“磁共振”,家人忽然記起,以前這個“磁共振”也叫“核磁共振”,會不會有輻射?會不會對身體不利?
面對患者家屬的疑惑,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主管技師劉春做了解釋:1946年,物理學家們發現位于磁場中的原子核受到高頻電磁場激發會傾斜,而當高頻磁場關閉后,原子核將釋放吸收的能量,并且回歸到原始狀態,并可接收到原子核自旋電信號。物理學家將該現象命名為“核磁共振(NMR)”。事實上我們今天使用的磁共振是利用水(H2O)中的H原子在人體內廣泛分布來成像的,“H”原子的原子核在強磁場中吸收能量,外界刺激停止后,會釋放所吸收的能量,回歸到“H”原子的原始狀態,體外的電子線圈接收到原子核回歸過程中的電信號,形成磁共振圖像。當人體從強磁場環境(檢查室)中出來后,人體所有組織細胞都會恢復至正常狀態。
在上世紀90年代美蘇兩國冷戰時期,核危機愈演愈烈,人們對核輻射產生了深深的擔憂和恐慌,美國放射學會為緩解這些擔憂,推薦將核磁共振(NMRI)改為磁共振(MRI),磁共振成像的術語也便正式使用并沿用至今。
因此醫院里的磁共振檢查與核輻射一點兒關系都沒有,自然也就不具有大家所害怕的X線輻射,可以說,MRI是一項無任何輻射和傷害,并在臨床廣泛應用的成熟、專業、安全的檢查技術。
那么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做這項檢查呢?劉春表示,任何一項檢查都會有它的局限性,磁共振也不例外,一些特殊人群就不適合做這項檢查。
“現在醫院里通常使用的磁共振設備都是1.5T、3T的超高磁場強度(1T特斯拉=10000G高斯),檢查室內磁場強度達地球磁場的2萬—4萬倍,而磁場強度越高產生的圖像質量就越清楚。雖然說高強度磁場對人體無害,但對于一些特殊人群來說就有所不同了。”劉春表示,如果是體內有心臟起搏器(可兼容磁共振型除外)、神經刺激器者、人工金屬心臟瓣膜、動脈瘤夾、人工電子耳蝸,重度高熱患者,妊娠3個月內早期妊娠患者,是絕對禁止進行磁共振檢查的,可以選擇CT或超聲等其他檢查手段。
還有一部人則需要醫生根據檢查部位或疾病輕重緩急程度,權衡利弊后再決定可否進行MRI檢查。比如體內有(節育環、假牙齒、胃腸道息肉摘除術后止血夾)金屬植入物,危重癥且需生命支持,神志不清或小兒等不能配合,需用鎮靜劑,患有幽閉恐懼癥,兒童和孕婦等此類患者。
家人忽然記起趙先生裝了一顆種植牙,這會不會影響到檢查效果?對此,劉春詳細詢問了趙先生是何時種植的牙齒,并進行了一番檢查后,給出了否定的答案。劉春表示,在強磁場下,如果是含磁性金屬植入物,會在磁場作用下發熱,從而造成對局部組織的燙傷;另外,植入物因磁場作用力而發生位移,可能會對患者產生傷害。其次,由于金屬植入物的存在,會對擾動磁場,造成圖像信號丟失或扭曲,在圖像中產生偽影和周圍圖像失真,影響圖像判讀。但趙先生的種植牙為非金屬全瓷牙冠,做磁共振時種植牙附近除有較小偽影外,沒有其它影響。因此,并不會影響檢查效果。
家屬聽了醫生的解釋后,放心地去給趙先生做了MRI。經診斷,趙先生為腦卒中,因為得到了及時救治,預后較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