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洪水來了 津城全力迎戰
.天津北方網訊:8月3日早上6點半,寧河區“禾豐突擊隊”的50名黨員干部已經集結完畢,展開填裝沙袋流水作業,鏟砂、裝袋、封口一氣呵成,經過3個小時的連續奮戰,完成了裝填2000余個沙袋的任務。由寧河區委組建的“禾豐突擊隊”先后抽調150余名機關干部參與街鎮防洪搶險,與鎮村干部一起運送沙土堆壘堤壩,齊心協力為群眾筑起一道堅實的防洪“安全堤”。
.“哪里需要我,我就在哪里,因為我是一名黨員,這是責任。”寧河區城管委四級主任科員趙清飛堅守在物料保障工作一線,當渾身被汗水浸濕時他給自己打氣說“再鏟五袋”。
.中午12點,苗莊鎮劉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德旺頂著烈日在河堤上忙著進行子埝加固。劉莊村3.3公里的險段,他已經記不得走過多少遍。作為苗莊鎮劉莊村的90后“一肩挑”,自汛期以來,他一直值守在村里,組織開展防汛抗洪工作,上陣揮鐵锨、扛沙袋,一天忙下來平均也就能吃上一頓飯,實在累得不行時,就在河堤旁的防汛值班室瞇一會兒,醒了繼續干。
.在蘆臺街道董莊泵站小薄橋路段,街道民兵應急排依然忙碌地穿梭在穿堤涵洞裝填防汛袋、搭設擋水圍埝。此次蘆臺街道兩組民兵應急排共計60余人,由轄區工作人員和退役軍人組成,是負責應對轄區突發事件和緊急情況的“主力軍”。“我在這次防汛工作中主要是搶搭子埝,維護薊運河大堤,同時對薊運河大堤進行巡查。”蘆臺街道民兵應急排一排隊員張若川說。
.晚8點,大北澗沽鎮揚水站傳來了“鐺鐺鐺”的敲打聲,原來,揚水站負責人張強正領著工作人員修理泵站的900泵。存放設備的位置在揚水站的最下層,刺鼻的工業油味道加上高溫、悶熱,壓得人喘不過氣,大家在這樣的環境中掄起鐵錘進行高強度的體力勞動,汗水順著額頭流到眼睛里殺得睜不開眼。凌晨2點多,通過反復調試,站里傳來了設備修好的消息,張強和大家的心總算踏實了。“現在這種時候,即使有人盯著,我后半夜也得起來,不看看心就不踏實。”張強說。
.汛情就是命令。寧河區對涉及薊運河險工險段的3個鎮、12個村、8291人進行拉網式摸排,同步準備星光小學等3處臨時安置點,以及100臺客車、20臺貨車隨時待命,強化安置點生活物資保障,做到應轉盡轉、不落一人;高標準完成河堤道路臨時硬化3公里、加高加固子埝3.3公里、就近備土6000余方,保障堤岸全線高于保障水位0.5米以上;在市水務、應急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及時調集應急救援力量、裝備、物資,儲備巡堤手電200個、沖鋒舟6艘、救生衣5000件、移動照明車5臺、發電機6臺、樁木500根、編織袋13萬條、土工布10萬平方米、防水彩條布10萬平方米;持續加大巡河巡堤力度,做到“險情不消、人員不撤”。(津云新聞編輯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