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在昨天暴跌后,4月11日人工智能迎來了短期修復,其中影視傳媒板塊迎來漲停潮。具體來看,截止收盤,上證指數微跌0.05%,創業板指跌幅為0.17%,港股恒生指數漲幅為0.76%,恒生科技指數漲幅為0.25%。雖然今天外資回來,但兩市成交額縮量到1.08萬億,北向資金凈買入26.26億。
分行業來看,傳媒、有色金屬、家用電器、房地產、石油石化等行業領漲,食品飲料、國防軍工、電力設備、交通運輸、通信等行業領跌。
現在人工智能和新能源、醫藥、消費等老賽道就是蹺蹺板,昨天AI大幅回調,新能源、醫藥就反彈,今天AI修復新能源就走肉,這時存量行情下典型的博弈行情。
對于新能源,南方基金龔濤繼續看好。光伏方面,二季度,海內外市場進入需求行情,帶來終端產品價格企穩回升。硅料價格下滑背景下,組件端盈利或將進一步修復;儲能方面,3月碳酸鋰降價致中標均價環比下降。新能源車方面,歐洲新能源汽車3月銷量表現亮眼,3月歐洲地區主要7國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23.5萬輛,同比增長19.2%,環比增長83.5%,滲透率21.6%。
近期隨著新能源板塊的調整,指數估值與ETF份額出現了分化——一方面,截至4月7日,中證新能的市盈率不足19倍,創歷史0分位的歷史冰點;另一方面,新能源ETF近期卻獲資金加速買入,截至4月6日,該基金年內份額擴容近6 5%,份額創歷史新高。ETF的份額增加歷來被視作資金的逆市布局信號,當下或已到達新能源板塊的布局窗口,值得重點關注。
其實每一個不同細分板塊的投資邏輯有一定差異,比如新能源車的科技和消費屬性更強,估值水平比發電端略高,風電、光伏公用事業的屬性比較強,我們更多是評估整個行業裝機的需求量,同時觀測IRR和項目投資回報的情況。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會回到需求和成本端評估,包括度電成本、平價狀態的變化,去年我們看到光伏和風電交易的周期有一定差異化,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儲能可能是未來新能源板塊打開成長天花板非常重要的環節,由于新型能源的復雜性或者不規律性,導致儲能設備的應用場景非常多,包括在大型電網端、中型工商業應用以及歐洲目前比較流行的戶用小型儲能,落地場景非常豐富,未來可能是成長空間巨大的細分領域。
本文首發于泡財經風口解讀專題,如有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