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之于淮海經濟區如同上海之于長江三角洲”,如何把徐州的發展放在全國大格局、全球大背景中審視考量,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當前徐州擁有“一帶一路”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建設等疊加戰略機遇,要把建設產業強市、打造區域中心作為統領全局的戰略目標,集中力量、集聚資源求大突破、見大成效。
市黨代表對這一提振發展信心的戰略目標充滿激情,大家認為,打造區域中心事關徐州和區域發展大局,只有做強城市實力、提升發展能級、增創競爭優勢,才能使城市的規劃“定位”變成實際“地位”。這是徐州最應該干、最能夠干、也是必須干好的事情。只要我們堅定信心、知重負重、緊張快干,就一定能夠在建設產業強市、打造區域中心上取得重大突破,在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上創造新的更大輝煌。
市發改委主任、黨組書記王浩表示,徐州是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規劃建設徐州都市圈符合國家將要素資源向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加速集聚的戰略導向。今后五年,我市將以“打造區域中心”為引領,積極推動徐州都市圈建設,打造淮海經濟區之核。一是爭取開展新一輪都市圈規劃研究,科學界定都市圈范圍、明確功能定位、建設目標、重點任務、政策需求等;二是爭取國家和省級層面政策支持,力爭納入國家相關專項規劃,積極推動省級層面出臺支持徐州都市圈建設政策意見;三是深化都市圈內部聯通和協同合作。加強都市圈互聯互通,形成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深化產業協同,加快建設徐州—宿州和徐州—淮北等產業合作園區,促進區域綠色可持續發展,規劃建設“環駱馬湖生態經濟圈”,共同打造跨省際資源連片地區協同轉型示范區。
市交通運輸局局長、黨委書記衛道光表示,報告旗幟鮮明地提出“把徐州放在全國大格局、全球大背景中審視考量,主動對標省會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充分體現了市委胸懷“國之大者”的氣魄和氣勢。為將打造區域中心城市工作落到實處,我們高標準謀劃“十四五”交通規劃。規劃明確提出,要打造“米字型”高鐵樞紐。目前,我們八個方向的高鐵已經有5個方向建設完成,阜陽方向段還在繼續延伸。到菏澤的高鐵、到棗莊的高鐵也都列入省級規劃。公路方面,交通部門的三年行動計劃謀劃了三條高速公路、三條快速公路、一個外環。水路方面,正在積極爭取省推進徐宿連航道的開通。現在宿遷段已經動工,連云港段正在推進,這條水路打通之后,將讓我市真正實現通江達海。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黨組書記卜凡敬說,報告提出,優化城市空間布局,高標準做好重點片區規劃建設。市資規部門將落實底線約束,發揮剛性管控作用。在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期間,踐行綠色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優化城鎮政策性住房和教育、衛生、養老、文化體育、社會福利等公共服務設施,提升中心城市、綜合承載力和公共服務能力。科學規劃“三生空間”,打造“山水交融、中部都市、兩翼田園”的國土空間格局,加快構建“1+5+30+50+N”新型五級城鎮體系,構建“一核兩帶多片”的市域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空間結構等,不斷提升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市住建局局長謝進才表示,城鄉建設是彰顯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地位的重要保障。在我市城鄉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中,由市住建局牽頭實施的328個項目中,城市建設項目252個。這也是建設區域中心城市的主要抓手,城建系統要圍繞相關規劃開展建設行動。在住有宜居方面,繼續推進棚改工作,主城區棚戶區改造覆蓋率超過97%。老舊小區改造方面,三年行動計劃作了規劃部署,即將提上日程。同時,加快新型農村社區和廉租房建設,進一步提高居住房屋質量,開展房屋安全排查,提高物業管理行業服務水平,為“建設產業強市、打造區域中心”作出應有貢獻。
市新城區國資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向陽表示,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淮海經濟區金融服務中心、淮海國際博覽中心、大龍湖國際文旅中心等重大功能性項目。在淮海經濟區金融服務中心建設中,新城區國資公司將進一步加快項目建設進度,確保明年年底投入使用。同時,將進一步加大會計師事務所等各類金融機構的招引力度,全力打造淮海經濟區金融體系最健全、業態最完整、功能最完備、品質高端的金融服務中心。在大龍湖片區的功能完善工作中,將與蘇州金雞湖等地對標找差,切實用嶄新的眼光、創新的思路做好大龍湖建設發展工作。(王正喜 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