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成都市新津區舉行數字賦能實體產業若干政策及重大項目新聞發布會,發布《成都市新津區推動數字賦能實體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持政策》及重大項目。
當前,數字經濟勢不可當。在新津,數字化應用已經深入到城市治理、產業發展、民生服務等多層次、多領域,成為城市重要的發展策略。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四川省委關于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推動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定》,明確加快把四川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先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策源地、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集中承載區、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戰略支撐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發展先行區,走出一條服務國家戰略全局、支撐四川未來發展的綠色低碳發展之路。新津探索推進數字賦能實體產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正是落實省委戰略部署的具體舉措。
未來,數字經濟還將與城市深度耦合。10月,成都市新津區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要搶抓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窗口期,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成都都市圈發展,把數字賦能作為強勁動力,開創“成南新中心、創新公園城”的建設新局面。
激發數據要素新動能,開啟數字經濟新征程,新津狀態正佳。
乘勢而上 全域賦能,擁抱數字營城時代機遇
數字經濟中的新津故事,已入佳境。
當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成德眉資同城化公共服務規劃》《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發布,位于成都都市圈數字經濟帶和綠色經濟帶交匯處的新津,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近年來,新津以“超級綠葉”作為公園城市總體意象,按照片區開發思路,構建“一城兩園一區”全域產城融合經濟地理:在天府牧山數字新城,聚焦“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積極發展以數字經濟為特征的新經濟產業集群;在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聚焦“智能制造+工業互聯”,做大做強以智造為引領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在天府農業博覽園,聚焦“數字農博+鄉村振興”,大力培育以鄉村為場景的新鄉村產業集群;在梨花溪文化旅游區,聚焦“數字消費+場景體驗”,持續壯大以創意為內核的文旅產業集群。
全域推進數字賦能新城市、新產業、新生活,新津加快建設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新城市,以數字經濟創構理想城市。加快構建“公園城市+數字經濟”推進機制,從策劃規劃開始植入數字化理念。聯合頭部企業構建政府引導、區域合作、智庫支撐、企業參與的數字產業發展“微生態”,推進公園城市“數字微城”示范建設。
新產業,以數字經濟引領產業迭代。數字賦能新基建,天府牧山數字新城作為成都第一個冠以“數字”之名的產業功能區,提出打造“成渝數字經濟新名片,全國數字微城新示范”,圍繞“物理城市+數字城市”雙開發試點,培育壯大數字經濟細分領域產業集群。
數字賦能新制造,在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推進生產端、平臺端、產品端“三端協同”,打造“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示范基地。
數字賦能新農業,在天府農業博覽園,培育“農業+科技”“農業+文旅”“農業+食尚”產業,助推鄉村振興。
新生活,以數字經濟承載幸福生活。構建“1+4+N”智慧服務體系,搭建“人、業、場”服務平臺,做優“產教融合”引培環境,推動區域轉型發展。
順勢而為 釋放要素,讓企業與城市共生長
12月6日當天,天府牧山數字新城、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天府農業博覽園相關負責人分別發布重大項目,主動釋放城市產業要素,讓企業與城市共生長。華為、騰訊、阿里、藍城農旅等知名企業相繼落戶。以數字經濟賦能實體產業,新津城市核心競爭優勢日益凸顯。
在數字經濟發展的浪潮中,新津還要再加碼。《成都市新津區推動數字賦能實體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持政策》應運而生,從新基建、新制造、新農業、新消費、新環境5個領域,細化26項數字賦能支持舉措。
幾個“千萬”彰顯新津的決心和力度:對開展物聯網、區塊鏈、AI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單個企業最高給予100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對新獲批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等,最高給予1000萬元補助;對新評定的星級旅游景區,分類給予運營單位最高1000萬元獎勵;對被納入國家級、省級、市級的數字經濟領域應用典型案例、創新項目、優秀項目的,最高給予100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總部企業在新津購置經認定的商業性質產業載體的,最高給予1000萬元補貼。
不僅拿出“真金白銀”,還營造良好環境。“政策是否有利于受眾,程序是否簡便,是否對實體產業高質量發展起到正向激勵作用,都是落地的關鍵。”成都市新津區發改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新津將盡快制定申報攻略手冊,目前已啟動線上申報系統開發,將與政策兌現同步上線,確保企業應享盡享。
優質的營商環境、精準的政策支持、一流的產業服務,站上數字經濟發展時代的浪頭,新津勇毅前行。(禾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