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農歷正月十一。雅安市名山區萬古鎮安吉村的年味還未消散,喜慶的紅燈籠在冬日的暖陽中搖曳。家家戶戶門口嶄新的對聯、福字,顯得格外亮眼。
2021年7月,張耒由雅安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派駐到安吉村任第一書記。“今天天氣不錯,出大太陽了,到村里去走走人戶,拜個年。”
一路上,張耒的目光始終聚焦在山坡上的獼猴桃果園,“我們村山多地少,發展產業讓村民增收致富,全靠這山上的獼猴桃。”
走村入戶 農戶獼猴桃果園嫁接上新品種
2月11日上午,張耒來到了村民鄭本華家中。
“鄭老兵,新年好。”見到張耒到來,跟駐村工作隊員“擺龍門陣”的鄭本華熱情地起身迎接:“張書記,新年好,快點來屋頭坐。”“過年娃娃回來看你沒有?”“都回來了,兒子、孫子、媳婦都回來看我了。”
張耒向記者介紹,鄭本華是退伍軍人,既是村里的獼猴桃種植大戶,也是給村民作技術指導的“本土專家”。
“你家的30畝獼猴桃果園都嫁接上新品種沒有?”張耒問道。“過年前已經全部都嫁接完了,今天還準備再擴大五六畝。”
“嫁接新品種獼猴桃,大家的積極性都高得很,過年前兩天還看到有人在地里干活。”張耒介紹,現在村里新嫁接上的果苗,是由中華獼猴桃選育的新品種,與其他品種的獼猴桃相比,具有高抗病、保鮮期長、口感好的特點。“村民們的腰包能不能鼓起來,指望著它們呢。”
曲折之路
絕收的獼猴桃果園
張耒眺望著眼前連綿起伏的山包,道出了安吉村產業發展之路的曲折:“都說名山區出茶葉,可茶葉一種到我們村里,產量只有其他地方的一半。”
2008年左右,村里開始推廣種植紅心獼猴桃,給村民帶來了不少收益。“當時我們這兒產的紅心獼猴桃,是圈內品種公認最好的高山獼猴桃,有天然果香味。”
然而,好景不長,掛果三四年后,村里的大部分果樹遭了潰瘍病、根腐病,果樹一片片死亡。“以前老百姓沒有科學管護,舍不得蔬果,巴不得樹上多結一些果子,果樹的營養流失過快,提前進入了衰老期。再加之品種的抗病性不高,得了潰瘍病就沒辦法根治。”
果樹死了,村民們也失去了信心,又在地里種上了茶葉。由于產量低,有村民甚至種回了玉米。“后面村里還試種過柑橘、李子、藤椒,效益都不好。”
“啥子產業都探索完了,最后還是發現只有種獼猴桃產量最高。但是再一次嘗試,肯定要總結之前失敗的經驗。”張耒駐村后,請省農科院專家精挑細選,選定了中華獼猴桃選育的新品種。
重拾信心
請專家講課 補貼農戶改良品種
安吉村現有1500畝獼猴桃果園,已改良新品種1200畝。讓經歷過一次失敗的村民們嫁接新品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為了更清楚地掌握全村獼猴桃的種植面積和現狀,張耒和駐村工作隊走完了全村所有的獼猴桃種植園,通過村組“壩壩會”的形式,發動村民嫁接新品種。“毫不夸張地說,哪一塊果園是屬于哪戶村民的,我們都一清二楚。”
駐村工作隊還邀請四川省農科院園藝所專家到村里與種植大戶座談交流種植技術,現場為村民講解獼猴桃果樹管理、修枝嫁接、病蟲害防治等技術要點,一對一進行技術指導。
張耒說,為了提高村民的積極性,給愿意改良果園的農戶每畝發放400元的補貼。2021年,共發放補助資金48.08萬元,涉及全村171戶,覆蓋全村85%以上農戶。“今年將把剩余的300畝果園全部改良品種,預計掛果后產值將達到2000萬元以上。”
新年計劃
建凍庫做電商 帶村民致富
“今天還要去看一位老朋友,通過做電商,他成了我們村里的致富帶頭人。”11日下午,張耒來到了鄧國良家中。
只見鄧國良和家人們在愜意地曬著太陽,院壩里停著兩輛貨車和一輛小車。張耒打趣道:“看看,這就是致富帶頭人的‘派頭’,兩輛貨車是專門用來干活路的,小車是專門出行用的。”
“鄧國良,新年好,凍庫整巴適沒有?”“張書記,都整巴適了,今年收的6萬斤果子也全部賣完了。”
張耒介紹,目前村里還有未改良、在結果的300畝紅心獼猴桃。這些獼猴桃大多插上了電商的“翅膀”,賣到了全國各地。“每年秋天,我收村民們的果子存入凍庫。電商平臺有人下單后,就裝箱打包發快遞。”鄧國良靠著在電商平臺賣獼猴桃,去年純利潤超過12萬元。
不過,鄧國良也遇到了煩惱:自家建的凍庫小了,不夠用。“我的凍庫現在只能儲藏3萬斤獼猴桃,要是能儲藏10萬斤就好了,但又沒辦法再擴建了。”
“今年鄧國良的問題可以得到解決了。”張耒介紹,村里準備建一個面積2000多平方米的凍庫,倉儲達到20萬斤,同時還會建一個電商孵化園。到時候給村民提供倉儲和電商銷售服務,計劃每一件果子收取0.5元的服務費,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
張耒拍了拍鄧國良的肩膀,鼓勵他:“村里凍庫建好后,你就可以多收點果子,虎年掙更多錢!同時也帶領大家一起致富!”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葉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