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12日訊 成都市近年來通過不斷的創新財政科技投入方式,通過股權的引導讓利、債權的風險分擔、保險的風險緩釋以及普惠的無償資助,初步構建了“投、貸、貼”相結合的組合拳,形成了“一套科技金融制度+一批科技金融產品+一個科技金融服務平臺+一批科技金融資源”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撬動銀行資金、創投資本、保險資金等多元化的金融活水,有力支撐了成都市科技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引導組建總規模超48.11億元的“科創投”系列基金群,幫助2777家科技企業獲得“科創貸”215.18億元;孵化培育16家科創板上市企業,位居中西部第一。
(資料圖片)
在科技保險領域,成都市科技局建立了“重點+一般”相結合的分類補貼引導機制,鼓勵保險機構圍繞科技企業創新研發、成果轉化、貸款融資、市場推廣等環節,開發針對性的科技保險險種,充分緩釋科技企業創新風險。
根據成都市科學技術局在 2020年3月發布的《成都市科技型企業科技金融資助管理辦法》,對購買科技部門確定的重點引導類險種的企業,按實際支出保費的60%給予補貼;對購買科技部門確定的一般引導類險種的企業,按實際支出保費的30%給予補貼;每戶每年補貼總額最高20萬元。科技企業在購買科技保險后,就可以根據市科技局發布的申報指南申請科技保險補貼。
根據成都市科技局發布的2022年成都市科技保險險種名單,重點引導類險種有34個、一般引導類險種有287個,開展科技保險的機構達到24家,誕生了一批科技保險服務的典型案例和模式。
首創“保險+服務”商業模式助力企業研發轉化
中國人保財產保險公司創新開發了科技項目研發費用損失保險和科技成果轉化費用損失保險。建立“科技項目研發費用損失保險”+“科技成果轉化費用損失保險”雙重保障的模式,得到成都市科技局相關部門和行業專家的高度認可,是結合目標科技企業需求,從項目研發進度、資金情況、市場前景等為創新類科技項目提供的特有保險產品。
科技項目研發過程中面對的各種因素繁多,往往會導致項目投入成本增加,不能按期交付研發成果。科技項目研發費用損失保險產品,既能幫助企業解決資金斷裂和研發不能如期交付面臨的賠償損失,還能賠付因為研發過程中因知識產權糾紛等問題導致的經濟損失。
2021年人保財險成都公司,作為全國首批試點,積極向成都市“專精特新”企業推廣該保險,并為15家企業提供了科技研發項目保險保障。覆蓋了生物醫藥領域的創新藥研發項目、環保領域的環境治理創新項目、智能制造領域的自主設備研發以及新材料領域的研發項目等,為各類高風險的專精特新或高新技術企業提供研發投入“兜底”,解決了企業科技項目研發及成果轉化的后顧之憂,更進一步激發了全市科技型企業研發投入和自主創新的熱情。
2021-2022年,人保財險共計為267家科技型企業提供了一攬子科技保險保障,其中專精特新企業約32家,高新技術企業156家。同時,2022年已有82家科技企業通過保險保障獲得保險理賠款。
中國人保財險利用該項保險的專屬保障功能來協助政府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鼓勵企業敢于投入、敢于研發、敢于量產,既能助力實現科技研發和轉化的突破,又能精確抓住高成長性的優質企業客戶,實現企業商業保險發展的高質量轉型。
科技保險助力鄉村振興,助推土壤原位精準修復技術研發
都邦保險在科技項目研發費用損失保險方面也進行了深入的創新探索,為成都天本地源的土壤原位精準修復技術研發提供了研發保障,通過保險保障幫助其研發出了多款土壤深松機,取得52項專利取得授權,其中發明專利20項,實用新型30件,外觀2件。
成都天本地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土壤健康、作物健康與新型土壤修復改良智能裝備研發、生產和集成服務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20年7月,天本地源在都邦保險投保科技研發項目“多段便攜式土壤深松機”研發,保費4500元。后因其研發成果無意中與競爭對手的現有專利發生沖突,企業不得不改變設計思路重新展開研發工作。對于成都天本地源前期投入的研發費用,都邦保險進行了21.5萬的理賠。經過理賠后,成都天本地源有足夠的費用開展后期的產品研發,并加強了對研發成果的保護,投保了都邦保險的專利執行保險,保費31.9萬元,總保額1047萬 。(張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