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彝族同胞用傳統方式擊石取火,開啟了火把節。
篝火晚會是火把節最熱鬧的活動,彝族同胞與前來參加活動的游客盡情狂歡,揮灑激情。
打磨秋是彝族傳統體育競技活動,集力量、速度和耐力為一體,至今已經有700多年的歷史。
從8月5日起,隆林各族自治縣多個彝族群眾聚居村寨陸續舉辦火把節,彝族同胞和周邊各族群眾以及各地游客歡聚在一起,載歌載舞,共享節日歡樂。取火、火把驅害蟲、祭送布谷鳥、抹黑臉、打磨秋、長桌宴、篝火晚會等彝族傳統民俗活動精彩紛呈。
隆林彝族火把節被列入百色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火把節的重要環節彝族祭送布谷鳥、彝族打磨秋入列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彝族同胞的傳說中,有一種“天蟲”吃了人間的莊稼,彝族群眾經過三天三夜的奮戰驅趕,終于在火把節這天用火把燒死了“天蟲”,從此彝族人民過上了安穩的日子。為紀念這個日子,彝族人民每年的這一天都要舉行系列民俗活動來慶祝。火把節當天,彝族人們在選定的地點搭建祭臺,以傳統方式擊石取火點燃圣火,由畢摩誦經祭火。然后,家家戶戶,大人小孩都會從畢摩手里接過用蒿草扎成的火把,繞著村寨田間游走驅逐害蟲,祈禱五谷豐登,憧憬美好生活。
火把節既傳承頌揚彝族人民千百年來奮斗不息的精神,又展現了彝族豐富的文化內涵。如今,火把節成為各民族團結進步的大舞臺,每年火把節,來自廣西、貴州、云南三省區的各族群眾都聚集在一起,舉辦文藝匯演,共敘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