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本應一片欣欣向榮的春天,在一片寂靜中悄悄開啟。對于數十億人類來說,這一年,也將注定在每一位親歷者記憶深處,留下深刻烙印。
尤其,對于萬千中國信托行業從業者及相關人士,一系列不可控外部因素,加之復雜多變內部因素,共同塑造了一個個難忘瞬間。作為行業內孜孜不倦觀察者、同行人,中國網財經在此與大家一起回望2020年,通過10個或心酸、或感動、或無奈的難忘關鍵詞,記錄并致敬被歷史車輪裹挾的中國信托業。
抗擊疫情
2020年一月下旬,隨著新冠疫情在武漢爆發,包括信托行業在內全國各行各業,各族同胞都積極投入到對疫情抗擊中來。1月26日至1月27日,短短兩天時間內,由中國信托業協會關于成立“中國信托業抗擊新型肺炎慈善信托”(簡稱“專項慈善信托”)前兩期募集資金達2210萬元。1月28日,第三期募資完成,本期共有18家信托公司參與,募集金額總計870萬元;至此,信托業累計向專項慈善信托投入資金3080萬元。
參與設立專項慈善信托的61家信托公司募集完成,后續將共同作為專項慈善信托委托人,在信托業協會指導和組織下,通過成立委托人管理委員會形式參與慈善信托全程管理。專項慈善信托的目的主要是對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進行防控,并救助由其造成的損害,信托財產使用方向包括捐贈給慈善組織及醫療系統等可以合法接受捐贈的疫情防控和救治相關機構,向醫務人員、志愿者及公眾發放防疫保障,撫恤因疫死亡家庭,疫情結束后用于醫療科研、應急救助等公共衛生事業,慈善信托采取開放式,可接受追加慈善資金。
這一年,中國信托業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團結一心、再接再厲,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了積極力量。
服務信托
通過上述慈善信托在信托業齊力抗疫表現出來巨大社會價值,僅是包括慈善信托在內,服務信托業務存在巨大潛力一個側面,未來其有望成為信托公司最重要業務領域。
2018年,《資金信托新規》給資金信托、服務信托的定義,并且明確服務信托不屬于資金信托范疇。服務信托為信托專屬業務領域,主要包括家族信托、資產證券化信托、企業年金信托、慈善信托等。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15日,我國已設立慈善信托共465單,總規模32.42億元。2020年新增備案185單,規模3.2億元,慈善信托設立單數創新高,在扶貧、抗疫、應急救助等領域表現突出。資產證券化信托已具有相對成熟的業務模式,特別是資產支持票據信托(ABN)業務,家族信托也有多家信托公司進行業務探索。
預計將有更多信托公司開展資產證券化信托、家族信托、慈善信托業務,并有新信托公司獲得企業年金業務資格開展相關業務。
換帥
2020年,在宏觀經濟形勢疊加資管新規整改要求、行業轉型壓力、新業務拓展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信托業面臨諸多挑戰。信托公司頻繁出現高管變動,自然備受關注。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已有17家信托公司的18位董事長或總裁、總經理職位變更。從來源來看,主要為信托公司所在集團內部調動及外部聘任,從信托公司內晉升較少。其中,華寶信托新任董事長李琦強、總經理孔祥清均來自母集團中國寶武;華潤信托新任董事長李福利來自華潤集團。大業信托新任總經理戰偉宏,國通信托新任董事長陳建新等則來自外部選聘。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通過選任新高管,有利于優化高管團隊人員,引入專業人才,形成新的發展思路,進一步促進信托公司更好地轉型發展。
用益信托研究員帥國讓表示,一方面,信托公司新上任的高管,在延續已有格局的基礎上,將重新確定公司的發展思路,推動改革和創新;另一方面,在嚴監管態勢下,加強風險管理、依法合規經營成為信托公司的重點任務,部分信托公司可能希望通過換帥更為敏銳地認識和把握行業監管態勢,并推動公司的轉型發展,以應對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及新規要求等外部不確定因素。
新規
轉型作為近幾年信托行業不變主題,伴隨2020年一系列與行業發展直接相關的監管新規密集出臺,信托行業制度法規也在加速完善。
1月,銀保監會發布《關于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信托公司回歸“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職能定位,發揮信托產品的直接融資功能。以及7月,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發布《優化資管新規過渡期安排 引導資管業務平穩轉型》,確認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為信托行業的轉型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并對信托行業的發展提出總體要求。
5月,銀保監會發布《信托公司資金信托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即《資金信托新規》),為信托業務轉型指明了方向,主要內容包括信托資金投向非標資產的占比應在50%以下,信托公司業務規模應有相匹配的凈資產規模等。壓降融資類信托規模是2020年的信托監管重點,以及銀保監會6月發布的《關于信托公司風險資產處置相關工作的通知》都對各類信托業務提出規范性要求。
另外,銀保監會于2月、11月分別發布《信托公司股權管理暫行辦法》、《信托公司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除促使信托公司股權管理,機構設立、變更、終止,業務資格申請,公司治理等都將更加規范外,并對信托公司內部管理提出要求。
2020年對,監管對信托行業仍仍保持高壓態勢。未來隨著信托行業監管框架不斷完善,監管對信托行業轉型發展引導作用業將越來越明顯。
接管
相較于其他監管方式,接管更能顯現出監管層對于危害金融安全事件,零容忍決心。
7月,明天系旗下2家信托公司新時代信托和新華信托被接管,成為今年濃墨重彩瞬間同時,也體現出監管層對于信托行業的管控決心。銀保監會、證監會表示,被接管的明天系9家機構,合計約有150家同業交易對手,同業風險敞口約400億至500億元,其中風險敞口超過3億元的交易對手僅10余家,風險外溢性遠小于1年多前被接管的包商銀行,對金融體系穩定性難以構成沖擊。
不久前,風險暴露半年多后,監管部門對四川信托采取管控措施。12月22日,四川銀保監局公告稱,監管部門發現,四川信托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背離受托人職責定位,為進一步推進四川信托風險處置,四川銀保監局將聯合地方政府派出工作組,加強對四川信托的管控。這是繼新時代信托、新華信托實施接管后,今年又一家信托公司被接管。
增資、引戰
在監管新規和風險壓力等共同作用下之下,為提高綜合競爭力、符合監管標準,以及增強抵御風險能力,信托公司“增資”爭相增資也讓人記憶猶新。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包括大業信托,陸家嘴信托,國投泰康信托,建信信托,財信信托,西部信托,國元信托,江蘇信托,光大信托等12家公司增資 。批準增資額增資總額達到266.48億元,絕對額比2019年增加100億元,同比增長63.48%。
另外,全年計劃有五礦信托、陜國投A、民生信托、華信信托、四川信托、安信信托宣布引入戰略投資計劃。
一位信托業內人事對中國網財經表示,信托公司增資,一方面信托公司的資金實力已經直接影響到融資類業務開展,增加資本金既能部分保障傳統業務的開展,又能為新業務的開展打好基礎;另一方面是行業近期風險事件多發,且行業不良率較高,增加資本金有助于信托公司進行相關不良資產處置。
壓融
作為2020年,事關信托行業發展大事,壓降融資類信托業務規模自然令人難忘。2019年末,融資類信托規模為5.83萬億元,2020年第一、第二季度分別增長至6.18萬億元、6.45萬億元。至2020年第二季度末,融資類信托的規模占比為30.29%,較2019年末提升3.30個百分點。在信托行業受托資產規模整體下降的背景下,融資類信托的規模卻逆勢增長。
6月,銀保監會發布《關于信托公司風險資產處置相關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信托公司壓降違法違規嚴重、投向不合規的融資類信托業務。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融資類信托的規模、占比分別下降至5.95萬億元、28.52%,規模已較第二季度壓降0.5萬億元。雖然第三季度末融資類信托的規模仍高于2019年末,但總體而言銀保監會要求的壓降融資類信托已取得初步成效。
另外,貸款信托產品作為典型融資類信托,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發行數量、發行規模均快速下降。其發行規模在第一、第二季度分別為896.77億元、828.17億元,第三、第四季度(10月、11月平均)已下降至551.61億元、299.40億元。新增貸款類信托規模下降,將有助于融資類信托規模整體壓降。
標品
伴隨信托公司自身不斷壓降非標、融資類業務,政信信托也被成本更為低廉的專項債替代,信托行業資產荒頻現,這些都促使信托公司加大標準化資產配置比例。
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資金信托投向為股票、基金、債券的占比分別為3.52%、1.47%、7.86%,投向為證券市場的占比合計為12.85%,低于投向為工商企業、基礎產業、房地產的占比。從2020年的情況來看,證券投資類信托的發行規模已經明顯提升,并且在《資金信托新規》引導下,預計未來信托業將加大對公開上市股票、債券、股權等資產的配置力度,資產配置類型將更趨豐富,逐漸擺脫對非標類資產的依賴。
2020年11月,國家外匯局向23家機構發放新QDII額度,包括光大信托、華能信托、華鑫信托等信托公司。至2020年末,已有29家信托公司獲得受托境外理財業務資格,其中24家獲得QDII投資額度。預計未來部分信托公司將開展全球大類資產配置,進一步豐富信托資產配置類型。
信托文化
過去信托業,從投機主義發展而來,形成了行業濃厚的江湖草莽氣息,進而發展為漠視規則和紀律,各種跨越監管紅線、陽奉陰違的現象頻繁發生。去年底召開的以“弘揚信托文化 強化合規建設”為主題信托業年會上,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拋出信托文化建設5年計劃,強調信托文化是轉型發展動力,受托人責任是信托文化核心。并信托公司積極響應監管號召,推進信托文化建設。
6月,由中國信托業協會下發的《信托公司信托文化建設指引》,包括信托文化內容、信托文化建設方向和操作指引,使信托公司文化建設更加有章可循。
在2020年的信托業年會上,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再次強調受托人文化,提出“信托公司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要圍繞受托人的中心地位建設良好受托人文化”。展望未來,信托公司須以堅守受托人定位為出發點規劃業務轉型,通過發揮信托受托服務功能,推動信托業回歸本源,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年會
作為中國信托行業“壓軸”大戲,一年一度的信托業年會于12月初在北京召開,會上除了強調建設信托文化的重要性外,會上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銀保監會信托部主任賴秀福等與會嘉賓一致認為,信托業發展歷史一再表明,堅守受托人的根本定位,堅決回歸信托本源,堅持信托法律關系,做精做細信托主業,是信托業的根本出路,也是實現信托業高質量發展關鍵。
黃洪指出,自“一法兩規”頒布以來,我國信托業的制度定位逐漸明確,即辦成“主營信托業務的金融機構”,做專業的受托人。近年來,信托業按照這個定位要求,淡化固有投資機構色彩,努力拓展信托業務,積極按照信托業務規律完善公司治理、內控機制、業務流程和激勵約束機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當前全行業仍然存在受托人文化不成熟、受托人職責不清晰、受托人定位有偏離等問題,制約行業高質量發展目標的實現。
同時其還要求,信托公司今后要進一步牢固樹立受托人意識,牢記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使命,養成遵規守紀、埋頭實干、勤勉盡責的習慣,提升全面風險管理能力、專業化資產管理能力、綜合化管理服務能力和信息科技支撐引領能力。
中國銀保監會信托部賴秀福主任在對會議進行總結時表示,信托行業要深刻認識轉型的必要性、緊迫性,充分認識當前行業轉型面臨的障礙,按照守正創新、特色優先、服務至上、人才為本的原則堅定轉型,實現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會議一致認為,信托業要建設良好受托人文化,牢記受托人定位,夯實受托人根基,認真履行受托人義務,在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為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作出積極貢獻。
未來,中國網財經將恪守媒體人本分,并扮演好行業觀察者角色,致力于與各界人士一起,為創造中國信托業美好未來貢獻出應有的一份力量。
(記者 鹿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