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1日,專家對遺址大型木構建筑遺跡進行探討。吳瑞靜 攝)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龍文泱 通訊員 蔡孟芳
“中國考古百年,百年一遇”的澧縣雞叫城史前大房子完整現世、梅溪湖或是楚人進入長沙的第一站、明代荊州城墻在懷化中方燒造……1月21日至23日,2020-2021湖南考古匯報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這兩年,湖南考古成果干貨滿滿,驚喜成串。
兩所史前房子揭示長江中游文明起源
(雞叫城在澧陽平原中的位置)
在中國的平原家族中,總面積約700平方公里的澧陽平原個頭不大,卻是湖南考古探索中華文明起源和長江中游文明進程的關鍵地區。
近年來,湖南考古工作者圍繞“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長江中游文明進程”項目,在澧縣雞叫城、孫家崗和華容七星墩等遺址有重大發現。其中,最重要的是澧陽平原的兩套“房”。
(2021年12月31日,專家考察雞叫城遺址發掘現場。吳瑞靜 攝)
(1997年,著名考古學家張忠培、嚴文明先生在雞叫城考古現場。曹傳松供圖)
去年10月9日,雞叫城遺址“一鳴驚人”。這里發現了一處主體部分至少330平方米,加南廊至少500平方米的木結構房子F63,被考古專家們認為是目前考古發現的中國最早最完整的木結構建筑基礎,距今4700年左右。(去年10月,湖南日報記者到雞叫城“買房”。點擊鏈接看vlog:雞叫城遺址·現場vlog(上)丨穿越5000年,“中介”喊我去看房 ;雞叫城遺址·現場vlog(下)丨一線城市大別墅,CBD,附送良田萬頃)
雞叫城遺址考古發掘項目執行領隊范憲軍介紹,經過持續發掘,F63的全貌終于出現——一座五開間七室、面積達420平方米的大型木構建筑遺跡,加上回廊面積達630平方米。
此外還有兩大驚喜。雞叫城遺址三重環壕的聚落結構在長江流域屬于首次發現。城外水稻田的發現,為此前出土的海量谷稻殼找到了來源。至此,可以看到雞叫城遺址的發展過程:由油子嶺文化時期的環壕聚落演變為屈家嶺、石家河文化時期的大型城址,由屈家嶺文化時期的一重環壕發展到石家河文化時期的三重環壕。
(浮選后成堆的谷糠。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