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4月3日訊(記者 周浩洋 實習生 謝晴)在森林中,有這么一群人,他們一年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時間住在林中,與鳥兒相伴,摸排鳥類情況。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鳥類學專家張志強就是這其中的一員。他是鳥類學研究的專家,也是空中安全的守護者。今日,正值湖南省第41屆“愛鳥周”,記者帶你一起走近“研鳥專家”的“守護日常”。
一年中大半時間都與鳥為伴
“我老家在北方農村,從小就和鳥為伴。”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鳥類學專家張志強說,他小時候的夢想就是像鳥兒一樣,可以在天空中自由地飛翔。為了能夠接觸鳥兒,他幾乎每天放學后都會去捉麻雀玩。
本科的時候開了動物學的課程,張志強對這門課十分感興趣。讀研的時候要選擇方向,他覺著做鳥類學這方面的工作更能調動自己的興趣,所以選擇了鳥類學研究方向,并在畢業后選擇了對口的工作,從此與鳥為伴。從2005年到現在,已經17年了。
既然研究鳥類,那就要親身去野外實地觀察。“這么多年,我幾乎把全湖南省都跑遍了。”若想把鳥兒觀測好,光有地域的廣度還不夠,還要有時間的厚度。張志強說,為了研究省鳥紅嘴相思鳥,他長時間的在野外對其進行監測,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野外。在野外工作,辛苦是第一位的,每天要爬很多山路,但這是必須要做的。雖苦,但是看到鳥兒在鳴唱,仍感覺樂在其中。
驅鳥也是護鳥 既保飛機也保鳥類安全
鳥類是人類的好朋友,但是在一定的情況下,它會從有益的動物向有害的動物轉變。張志強說:“在民航界,人人談鳥色變,因為鳥擊事件與航空業的誕生是一起到來的。”比如著名的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迫降事件。鳥出現在機場及航路上,容易發生鳥擊的危險,不僅影響鳥兒自身的安全,也同樣會威脅到航空運輸的安全,“所以驅鳥和護鳥并不沖突,既保護飛機也保護鳥類。”張志強說。
鳥的活動是一種自然現象,只有順應自然現象,才能讓這些鳥兒遠離機場。在過去幾年中,張志強主持了長沙黃花機場、永州零陵機場等省內多個航空站的鳥擊防范工作。“防鳥網是比較傳統的攔截方式,可以攔住在機場跑道和滑行道附近活動的鳥類。”張志強介紹,現在有了一些生態鏈的設備,比方說高分貝的超聲驅鳥器和激光驅鳥器,這些設備有一定的效果,但還是存在時效不長等的問題。眼下很多公司在研發諸如探鳥雷達的設備,它們通過鳥群跟蹤預測的方式來及早發現鳥群并進行驅離,保護鳥和飛機的安全。
時值愛鳥周,張志強向大家發出倡議:很多小區都有鳥類棲息,日常生活中不要去撥動鳥巢周圍的樹枝,不去干擾鳥類正常棲息和生活。另外,如果發現有受傷的鳥類,可以聯系林業部門,以進行及時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