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1月8日訊(全媒體記者 李琪 實習生 劉杰 通訊員 梁輝 肖茜予 王樂)隨著新冠感染重癥、危重癥患者的增加,湖南省人民醫院按照“集中管理、分層分級收治”的原則,集中轉化了一批重癥病床,并將泌尿二病區&肝膽二病區和肝膽四病區兩個外科病區分別轉化為新冠病房一病區和新冠病房二病區,全面接收新冠重癥和亞重癥患者,為此類患者打通了生命救治的綠色通道。
(院長譚李紅、常務副院長向華現場了解新冠亞重癥病房改造、收治情況。)
組建“聯合作戰部隊”,集中多學科力量全力救治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3年1月1日—2日,接到醫務部轉為亞重癥病房的通知僅一天時間,泌尿二病區、肝膽二病區和肝膽四病區就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將原本收治的泌尿和肝膽專科病人轉往其他泌尿和肝膽科病房,開始全面接收新冠感染重癥病人。
“醫務部、護理部、設備采購部、信息中心等部門對我們給予了全力支持和幫助,” 新冠一病區主任宋偉表示,當時面臨著時間緊,設備和人力均不足等困難,病房里不僅呼吸機、血氣分析儀、高流量氧療等設備缺失,心電監護儀等重癥救治設備也嚴重不足。設備采購部門急臨床之所急,迅速調集相關設備,并加班加點完成安裝、調試,保證了醫療工作的正常開展。
(新冠一病區主任宋偉帶隊查看患者病情。)
(陳斯瑾護士長帶領護理團隊日夜堅守。)
與此同時,在醫務部的統籌安排下,泌尿二病區醫生進行了合理分流,除部分跟隨專科病人前往泌尿科其他病區外,留下的3名本院醫生、5名研究生,與急診醫學科、重癥醫學科、心血管內科、婦科等學科派來支援的12名醫生組成“聯合作戰部隊”。以急診醫學科黃瑩主任醫師、重癥醫學科肖彥副主任醫師、心內科唐毅副主任醫師和泌尿二科宋偉主任為中心,分為四個醫療組,制定了病區診療規范及MDT會診等流程和制度,并嚴格遵照執行。由于收治的都是重病人,隨時可能需要搶救,因此二線班、三線班醫生白天、晚上都守在醫院。
(李昭主治醫師懷孕三個多月仍堅守戰疫一線。)
婦科來支援的李昭主治醫師懷孕已有三個多月,還有貧血和甲減的情況,就連佩戴N95口罩時間久了都會頭暈、喘不上氣。可她沒有向同事說明自己的困難,仍然堅持上晚夜班,并且每一個晚夜班都會認真梳理病房每一名患者的病歷資料,查看相關檢查結果,對可能發生病情變化的患者給予重點關注。
(數十公斤重的氧氣筒砸在主管護師龔曉明身上,導致腰臀部和手指被砸傷。)
新冠一病區護理團隊在陳斯瑾護士長的帶領下,不計得失,不講條件,全心全意護佑患者平安,涌現出很多感人的故事。
揚長補短成功轉型,麻醉團隊全面接管亞重癥病房
1月2日投入運行的新冠二病區由麻醉一部劉際童主任團隊全面接管。組建當天2個小時內就新收患者20名,當天下午60張病床全部收滿。18名麻醉醫生分為5個治療組和7個值班組開展工作。急診一部副主任李想副主任醫師對點指導,對每一項醫囑親自把關,每一項陽性指標及危機值的處理流程再次完善。上晚夜班的醫護人員通宵都未休息;二線、三線班醫生均在科室待命,確保病人出現病情變化能第一時間給予救治。而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陽康”返崗,或者帶“陽”上崗。
(劉際童主任守在病房已經好幾天沒回家,累了就在折疊床上歇一會兒。)
(急診一部副主任李想指導麻醉醫生開醫囑。)
(潘冰冰主任帶領小組查房,88歲患者經過治療明顯好轉。)
(戴廷輝醫生守護在床旁,直到患者轉危為安。)
“可以說,我們麻醉醫生骨子里就有‘重癥基因’”,麻醉一部主任劉際童表示,此次醫院安排麻醉一部全面接管一個新冠亞重癥病區,是考慮到麻醉醫生具有熟練的氣道管理經驗和對重要臟器、內環境的監護和調控能力,以及嫻熟的穿刺和插管技能等優勢;但同時,麻醉醫生在病房管理流程、藥物使用、醫囑開具、病歷書寫、與家屬溝通等方面也存在一些短板。
重任在肩,幸不辱命!“麻醉團隊”迅速完成角色轉換,在極短的時間內就熟悉了病房管理流程,掌握了相關藥物的使用,開醫囑、寫病歷更是不在話下。
(抗疫伉儷:麻醉一部劉際童主任和兒童醫學中心鐘禮立主任。)
(抗疫伉儷:麻醉一部鄭賢軍副主任醫師和姜金玉副主任醫師。)
(抗疫伉儷:麻醉一部曾文飛主治醫師和劉慧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