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3月9日訊(通訊員 郭探微 記者 劉濤) 秘境湘西,以它鮮明的風土人情吸引世人。都說湘西人有性格,湘西的性格究竟是什么?近日,國內首檔世遺揭秘互動紀實節目《萬里走單騎》來到湘西,透過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青年演員周韻、牛駿峰、唐九洲、湘西歌手阿朵、青年演員蘇青的不同視角,探尋湘西性格。這也是《萬里走單騎》本季收官之作,將于3月12日21時在浙江衛視播出。
醉美鳳凰,打破“印象”
【資料圖】
湘西古鎮鳳凰,在很多人心中是浪漫、旖旎的代名詞。沱江悠悠,吊腳樓晃蕩,它讓沈從文的文字有了具象承載。但鳳凰在浪漫之外,明朝始建的南方長城、“無湘不成軍,無竿不成湘”的歷史評價,訴說著湘西的血性。
“萬里少年團”兵分兩路,青年演員周韻、牛駿峰順沱江而下,感受“浪漫鳳凰”。清澈沱江,一葉扁舟劃過,周韻站立船頭,岸邊的吊腳樓上,響起苗家姑娘清脆的山歌,這樣的景象,一如沈從文筆下的散文詩。周韻、牛駿峰一起去探訪湘西的苗銀工藝、紙扎文化、蠟染大師……湘西印象,在一串串銀飾叮咚、一個個色彩明快的紙扎作品、一幅幅靛藍蠟染中清晰了起來。
單霽翔和唐九洲、阿朵,一同發現“血性鳳凰”。他們探訪了中國南方——苗疆邊墻。這條側臥于湘西到貴州的邊墻“巨龍”,是我國南方山區規模最大、最健全的軍事防御體系。它始建于明朝,如今在鳳凰縣境內還保存著800多座營城。
“萬里少年團”登高遠眺,環山繞水的湘西地理風貌一覽無余。都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湘西的山水,孕育了充滿血性,永不屈服的湘西兒女。鳳凰曾名“鎮竿”,從清朝末年至抗日戰爭時期,無數湘西兒女為了保家衛國挺身而出,驍勇善戰、不怕犧牲的“竿軍”在戰場上積累了赫赫威名,故有了“無湘不成軍,無竿不成湘”的評價。
柔美的鳳凰,熱血的鳳凰,兩種截然不同的精神氣質在“萬里少年團”的尋訪中漸漸浮現出來,也讓更多人感受到湘西性格的馥郁多姿。
熱情湘西,美酒相伴
一把黑黑的“鍋底灰”抹到青年演員牛駿峰、唐九洲的臉上,他倆被熱情的苗鄉阿妹“嚇了一跳”。這是湘西給他們準備的第一份“驚喜”:湘西歌手阿朵和盛裝的苗家阿妹一起,捧著馥郁美酒,唱著苗歌,笑盈盈地攔住大家。湘西的“攔門酒”,不僅要喝酒,還要被抹黑臉。別誤會,在苗鄉,“鍋底灰”是吉祥的象征,抹得越多,越代表了當地居民對你的認可和喜愛。
湘西被稱為千年醉鄉,天賜好水醞釀出馥郁飄香的美酒,美酒又成為湘西生活、湘西性格的一部分。酒,體現出湘西人崇尚自然、灑脫自由、熱情樂觀的精神特質;也成為湘西文化、歷史、風俗的流動承載者,正如單霽翔在節目中所言:“要想了解湘西,少不了一口酒。”
所以“萬里少年團”來到湘西,也少不了一口好酒。歡迎他們有攔門酒,品嘗社飯要配一壇好酒,致敬當地世遺守護人,單霽翔和阿朵也將產自湘西的文化美酒酒鬼酒當做禮物送了出去。
湘西的酒鬼酒已連續三季與《萬里走單騎》節目同行,尋訪一個個世界遺產地,以白酒文化守護世遺文明。本次的世遺探訪之行萬里歸湘,也成為酒鬼酒的返鄉之旅。一壺酒鬼酒里,藏著湘西的性格,也呈現出湘西的味道。“萬里少年團”在天問臺完成了特殊的“收官儀式”。古有湘西巫師在此處以酒溝通天地,今有“萬里少年團”在此品酒論世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