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一場大雨,把長沙縣金井鎮湘豐村沖刷得一塵不染。眼前屋舍嶄新,錯落有致。遠處萬畝茶園,青翠綿延。
湘豐村是長沙縣最北的村落之一,剛剛入選了2022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產值超億元村,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150萬元。
而此前,這個村集體經濟一年的收入,尚不及一個村民打工來得多。從薄弱村到集體經濟強村,湘豐村探索出了一條“村企共建共營”的新路子。
(資料圖)
盤活閑置資產,旅游帶動鄉村振興
針對農業粗放式經營問題,湘豐村盤活閑置資產,與湘豐集團達成合作協議,以占股或出租的形式交由企業使用和經營。集茶園觀光、茶文化體驗、茶主題活動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湘豐茶園應運而生,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打卡”。
針對單一土地流轉模式,湘豐村以土地流轉集體產權經營新模式、“五元回饋”農民持續增收新機制,構建了企業、集體組織、農戶“命運共同體”,建立了村級集體經濟利益共享機制。
金井鎮又借勢布局,成功讓三珍虎園落戶湘豐村,開啟了旅游帶動鄉村振興新模式。
人氣來了,活力就有了。對此,開農家樂的王志感觸最深。8年前,他在村里開了一個農家樂,生意一直不溫不火,“借著村里發展的東風,現在農家樂是真火了,一到節假日,這里就排滿了人!”
湖南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到315.16億元
湘豐村之變,是長沙乃至全省發展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的一處生動注腳。截至2022年底,長沙全市村集體經濟收入50萬元(含)以上的村(社區)576個,占比約60%。
近年來,湖南村集體的“腰桿”挺得越來越直。據悉,2021年,我省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在全國排名第六,在中部六省排名第一。2022年,全省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到315.16億元、經營性收入33.85億元,經營性收入“空殼村”實現清零,5萬元以下的薄弱村減少到173個,5萬元至10萬元的村14037個,10萬元至50萬元的村11092個,150萬元以上的村966個。
■全媒體記者 李成輝
(一審:龍曉龍 二審:余畫 三審: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