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天酷暑中,湖南學子深入“世界第一拱”水落河特大橋施工現場開展專業實踐,助力大橋合龍——
群山深處的青春力量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余蓉
(資料圖片)
通訊員 彭怡峰 張祖軍 劉翀
戴上安全帽,背上幾十斤重的監控設備,爬上距谷底200米多高的拱圈,腳下是繚繞的云霧,眼中是綿延的群山……8月14日,在“世界第一拱”水落河特大橋的施工現場,長沙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開展暑期專業實踐的學生正在進行施工監控工作。
水落河特大橋作為古金高速項目全線控制性工程,建成后將成為成都至貴陽最便捷的一條通道,是世界第一跨徑的鋼筋混凝土懸臂澆筑公路拱橋。建成后,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也將新增一條南向出川的大通道,為其打造中國白酒金三角及川渝滇黔旅游環線提供強有力的交通保障。
山勢陡峭,高差巨大,且處于地質活躍地區,裂隙發育眾多,水落河特大橋建設面臨著巨大挑戰。其拱圈由45個節段組成,首次采用高流態C80低收縮高韌性纖維混凝土,在每個節段澆筑前,都要通過精密計算,保證相應的長度和弧度,確保在合龍段精準對接,整個過程就像搭積木。這就要求,必須通過現場監測和監控計算等手段,對施工過程中的結構內力和位移狀態進行有效監測、分析、計算和預測,從而正確地指導施工。
“面對這些挑戰,我們有完成任務的信心和底氣。我們團隊主要從事國內大跨徑懸澆拱橋項目的研究,已完成國內多座大跨徑拱橋的施工監控工作,這些豐富的經驗可以給我們提供非常好的幫助?!睂嵺`團成員、博士生張祖軍自信地說。
目前,監控小組已完成錨碇連接件優化、掛籃計算復核、橫向抗風計算、拆索順序優化、節段局部分析和扣塔局部驗算及優化等工作,研究了大橋時變溫度效應對施工期結構受力及穩定的影響效應,根據現場實際工況對理論模型進行修正,實現了多項技術上的攻關,由小及大全面解決了施工中的重難點問題。這也對我國同類型的大跨度拱橋建設提供了重要借鑒和參考。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合龍溫度這一敏感性因素,在長沙理工大學田仲初教授的指導下,團隊在合龍口位置與主拱圈各部位布置了全方位的溫度測點,持續采集了10余天的溫度數據并對合龍時的溫度進行預測。在有效監測數據及理論計算分析的指導下,水落河特大橋目前成功完成了左右幅拱圈的合龍。
學生們的付出也得到了參建各方的認可?!斑@些學生都是高素質人才,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為我們大橋高效高質建成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撐。”水落河特大橋施工現場項目總工程師曹政說。
除了技術上的挑戰,生活和工作中碰到的困難也無處不在。
“一天傍晚,在乘車返回項目部的路上,我們的汽車因路面顛簸而失控撞向一旁山體,一只輪胎卡在排水溝里動彈不得。最后靠大家齊心協力將車輛一點一點抬離排水溝,這才化險為夷?!睂嵺`團成員邢鍇回憶道。
“在開展主拱圈混凝土澆筑時,重復進行的主梁懸澆工作很容易讓大家心生疲倦?!薄拔覀児ぷ鞯攸c在崇山峻嶺間,外出和購物都很不方便,而且還有很多蚊子?!薄拔覀兠刻煲缼装倜赘叩墓叭?,要忍受酷暑炎熱,每個人基本都黑了一圈,有的同學還曬得脫了皮?!薄@樣的困難和挑戰時時都有。
“隨著施工梁段逐漸在水落河上方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線,我們心中的疲乏、枯燥瞬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滿滿自豪與成就感,大家內心也多了一份對大橋建成的向往?!睂嵺`團成員于磊表示。
目前,長沙理工大學一批又一批學生已在這里開展了兩年多的實踐,并將持續到大橋竣工?!皩W生們在這次實踐過程中,加深了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同時鍛煉了意志,增強了服務社會和人民的情懷。我們也將繼續深化這種實踐模式,讓學生在工程報國中練就過硬本領?!碧镏俪踅淌谡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