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8月20日訊 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今日,長沙市岳麓警方通報近期破獲的一起利用AI人工智能技術炮制網絡謠言的案件。
8月17日,在網上,一則內容為“某大學女生校園裸貸曝光,事件的背后竟然有一位男老師作為幕后黑手,這令人震驚不已”的消息不脛而走,引發熱議。
(相關資料圖)
該信息發出后引起長沙市公安局岳麓分局橘子洲派出所湖大社區民警楊德君的關注,經調查發現,該文章拼接痕跡非常明顯,極有可能為網絡謠言。
掌握這一線索后,橘子洲派出所聯合岳麓分局網安大隊對發布人身份進行核查,不到3小時便鎖定了謠言編造者的位置——常德。
“等我們上門說明來意,他才意識到自己違法了。”楊德君說,該謠言編造者郭某是一名“90后”男子,平日刷手機時,他發現在社交軟件上發布文章可獲得平臺獎勵,于是便想著利用休息時間,在平臺上發布文章以獲取平臺補貼。
8月15日,郭某便在某社交平臺上注冊了賬號,成為一名自媒體從業者。雖然認證了賬號,但是由于沒有吸引人的內容發布,所以他的這些賬號一直也沒什么流量,無法變現。于是,8月17日,他又在網絡上找了一個可以編寫新聞的人工智能軟件,通過AI(人工智能)技術捏造多條虛假信息,人工拼接后,在賬號上發布。沒想到,發出后僅3個小時,就被警方盯上了。
“為了博人眼球、把閱讀量推高,然后利用高瀏覽量來換取平臺補貼。他這篇文章獲利不多,就3.15元。”楊德君說,郭某從業3天,利用AI軟件,寫了十余篇文章,但閱讀量、補貼均不高,總共獲利不到20元。
“當時沒有意識到,所以沒有考慮法律后果,現在我非常的后悔!”郭某說道。
目前,郭某已被處以行政拘留3日處罰,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當中。
■全媒體記者 楊潔規 通訊員 劉青
提醒
網絡非法外之地,造謠需擔責
記者梳理發現,近期,湖南多地警方通報了利用AI技術炮制網絡謠言的案例:瀏陽男子高某發布“湖南瀏陽一派出所發生爆炸案”的造謠視頻,就是利用AI技術自動生成的文章和視頻;衡陽耒陽一網民利用AI技術,炮制多條駭人聽聞的視頻,吸引大量關注、轉發……
據警方介紹,網絡謠言往往呈現出爆發式、裂變式傳播,可以說瞬間就傳遍全網,這也是網絡謠言非常突出的特點。在流量經濟的驅動下,一些自媒體從業人員造謠傳謠的情況并不少。
打擊整治網絡謠言,公安部重拳出擊。自今年4月10日以來,公安部在全國部署專項行動,依法嚴厲打擊借熱點事件編造傳播謠言的違法犯罪行為。在為期100天的專項行動中,全國公安機關共偵辦案件2300余起,依法關停違法違規賬號2.1萬余個,清理網絡謠言信息70.5萬余條。
警方提醒,隨著AI技術不斷升級迭代,極大方便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但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無論利用何種技術和方式編造、傳播網絡謠言行為均要承擔法律責任。請廣大網民依法文明上網,共同維護良好的網絡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