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8月30日訊(通訊員 宋科鋮 申秀梅 金鑫 全媒體記者 曾冠霖 )8月26日15時許,一場傾盆暴雨籠罩在邵東市,道路濕滑,行車視線模糊,在興和大道農業銀行門口,伴隨著急剎車的聲音劃破雨幕,一個小女孩倒在暴雨之中。剛好被下班開車回家的邵東市人民醫院護士鄧嘉樂遇見。鄧嘉樂來不及多想,迅速撥打了120急救電話,隨即靠邊停車,奔向小女孩。
“我是護士!請相信我!”鄧嘉樂第一時間向家屬表明身份,此時家屬已經將小女孩抱在手里。鄧嘉樂立即上前查看,因長期從事護理工作,迅速地評估了小女孩的生命體征,發現小女孩已經無意識,嘴唇青紫,脈搏和呼吸也測不到,情況危在旦夕,她立即雙膝跪地進行心肺復蘇術,兩個循環結束,傷者的脈搏和呼吸已恢復,此時時間正好過去一分鐘,教科書式現場救援為救護生命贏得了時間。
(資料圖片)
一直到120救護車趕到現場,鄧嘉樂第一時間把傷者的病情、現場處置等情況告知了急救醫生,看著救護車將小女孩接走,她才悄悄離開。
事后,鄧嘉樂在醫院綠色通道信息群中了解到小女孩目前生命體征平穩,她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
“救死扶傷是我們每個醫護人員的天職,也是我們的本能。以后再遇到這種事情,我也會第一時間上去救,義無反顧地去救。”鄧嘉樂說,“希望更多的人了解急救、學會急救、參與急救,成為搶救生命的‘最早施救者’。”
【應急知識】
如何進行心肺復蘇
1、胸外按壓
確保患者仰臥于平地上或用胸外按壓板墊于其肩背下,急救者可采用跪式或踏腳凳等不同體位,將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骨中下1/3交界處,將另一只手的掌根置于第一只手上。手指不接觸胸壁。按壓時雙肘須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壓,成人按壓頻率為100-120次/min,下壓深度5-6cm,每次按壓之后應讓胸廓完全回復。按壓時間與放松時間各占50%左右,放松時掌根部不能離開胸壁,以免按壓點移位。
按壓時采用30:2的按壓通氣比,即每按壓30次進行2次人工呼吸。
2、開放氣道
將一只手置于患者的前額,然后用手掌推動,使其頭部后仰;將另一只手的手指置于頦骨附近的下頜下方;提起下頜,使頦骨上抬。注意在開放氣道同時應該用手指挖出病人口中異物或嘔吐物,有假牙者應取出假牙。
3、人工呼吸
給予人工呼吸前,正常吸氣即可,無需深吸氣;所有人工呼吸均應該持續吹氣1秒以上,保證有足夠量的氣體進入并使胸廓起伏;如第一次人工呼吸未能使胸廓起伏,可再次用仰頭抬頦法開放氣道,給予第二次通氣;過度通氣可能有害,應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