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哈爾濱市教育局7月7日下午在阿城區召開了以“多彩課后服務 護航學生成長”為主題的全市中小學校課后服務成果展示暨經驗交流會議。會上,市教育局著重分享了阿城、南崗和香坊在課后服務中,促、抓“雙減”政策有效落地和解決家長“三點半”難題的有效途徑,并期待逐步實現全市中小學校園成為素質教育和學生的綜合、核心素養提升中主陣地作用的工作方法。
本次活動分為課后服務成果展示、課后服務經驗交流會兩部分。成果展示環節,活動承辦方阿城區教育局全方位展示了中小學校課后服務的成果,就學業水平、文化藝術、科技創新、各類社團等方面展示了哈爾濱市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德智體美勞育人體系。
在經驗交流環節,阿城區教育局、南崗區教育局、香坊區教育局從制定配套政策、創新服務模式、提升服務品質等方面介紹了本區課后服務好的經驗和做法。
阿城區教育局在交流中,以《精細管理暖人心 多彩服務促發展》為主題,介紹了全區45所中小學統籌制定課后服務配套政策,確保課后服務規范有序的經驗。其中,該區所有學校課后服務收費一律采用學校設立的手機銀行App賬戶繳費,實現了學校不接觸現金,從而規避了風險。
南崗區在全區56所中小學課后服務中,分享了該局把脈問診開展好課后服務的痛點問題,并剖析提升課后服務質量的難點、堵點和風險點,形成了“1211”課后服務管理體系,最終推行“三項負面清單”推進課后管理的經驗、做法。其中實施課后服務“4+N”工程后,南崗區復華小學與哈工大學生社團開展了科技課堂活動,并探索出文昌小學的“領學+助學+互學”的模式,化解了學困生疑慮。
香坊區在介紹課后服務經驗時,抓住破解小學生“放學早、接送難”矛盾,以及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外負擔等問題,介紹了該區課后服務著眼于把課程設置與學生的德育發展、學業成就、實踐活動、身心健康有機融合,以有效落實“五育并舉”要求的做法,并舉例該區在引入哈工大、“快樂公益性”非遺文化傳承人等外來資源方面后,使成高子鎮中心校、香濱小學和汽輪小學等中小學開辟了“彩虹課堂”和糖藝、扎染、布藝、剪紙、泥塑、刺繡核桃工藝等多項非遺課程,達到了提升孩子們綜合素養和核心素養的目的,以及在學習中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使傳統文化的根不知不覺中植入孩子們的心靈中。
哈爾濱市教育局在總結中回顧了過去一段時期全市中小學課后服務工作取得的成績,并對全市課后服務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下一步,全市中小學課后服務要將看護服務升級,并向素質教育延伸,且必須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系統推進。同時,全市中小學校要積極打造課后立德樹人陣地,扎扎實實做好課后服務工作,努力將學生放學后教育的“空白期”,轉化為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可為期”,全方位培養學生興趣和能力,促進學生健康全面成長,讓寶貴的課后服務時光綻放出絢麗的成長風景。
黑龍江省教育廳廳長在最后說,期待未來的哈爾濱市中小學校課后服務提檔升級并加快步伐,以實現在全省的指導性和實踐性,并要深入研究課后服務實踐課題,推進哈爾濱市中小學校實現課后服務內容課程化、教師激勵保障制度化、引進校外資源優質化、課后服務收費管理標準化、城鄉課后服務發展均衡化,更要在系統謀劃上、整體推進上、關鍵環節突破上取得新進展,推進課后服務常態化和高質量發展。
記者從哈爾濱市教育局了解到,此次會議后,全市各中小學校將以“進一步提高課后服務質量,提升教育服務能力”為目標,切實將學生放學后教育的“空白期”,轉化為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可為期”,為全市孩子在校園中的個性成長與全面發展搭建平臺,努力做好讓學生喜歡、家長信任、社會滿意的課后服務,為全省課后服務常態化、高質量發展貢獻哈爾濱智慧。(哈爾濱日報記者 鄭煒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