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2020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農民工月均收入4072元,比上年增加110元,增長2.8%。全國農民工總量比上年減少517萬人,下降1.8%,為農民工人數近年來首次出現下降。
先看農民工的收入。據第三方專業機構麥可思公司發布的《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2020年本科畢業生月收入5440元,2020年農民工月均收入比本科生少1000多元。
分行業看,農民工就業集中的六大主要行業月均收入繼續增長,其中制造業農民工月均收入增速最快,這主要得益于高質量發展帶來的紅利,實屬經濟社會發展的進步。
再看農民工人數。人數增加最多的是從事第三產業的農民工,其次是批發和零售業,而人數下降主要集中在住宿餐飲業、建筑業。之前農民工主力軍為60后70后,80后90后加入少部分;而現在60后逐漸老去,退出農民工市場,80后90后人口總數不多,而且他們更喜歡付出體力較輕、但能靠智慧創新的第三產業。這同樣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進步。
從農民工收入分析,農民工的收入和家庭保障狀況仍面臨著很多不確定性,如家庭成員健康狀況、天氣和工期的影響,以及討薪難等問題。
從農民工數量增減可以看到,農民工正從“數量型壓力”轉向“結構性壓力”,勞務行業正由粗放型發展走向精致化整合,呈“縱向型”朝上下游發展。這個過程中,如果農民工的技術能力和創新能力不足,就可能無奈退出市場,收入自然會受到影響。
要使得農民工收入逐年穩步提高,關鍵在于對接市場,精準培訓。各地各部門要準確研判國內國外兩個循環大局對當地產業鏈、供應鏈調整的影響,以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為導向,重視合理分化農民工異質性人力資本,立足雙重轉型需要,準確預估未來農民工人力資本競爭程度。
要重點通過多元化技能培訓提升農民工服務能力,支持農民工人力資本回流,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記者 丁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