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席漢初 朱剛)致富有道壯產業,中藥材種植土生金。眼下,正值產業發展的大好時節。近日,在漢中市南鄭區福成鎮紅巖村和平組大黃種植基地里,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熱火朝天、發展產業的繁忙景象,村民們手拿鋤頭、彎著腰,正揮灑汗水栽植大黃苗,種下金疙瘩,播種鄉村振興的新希望,昔日寂靜的山岡上呈現一片春意盎然、青翠碧綠、生機勃勃新氣象。
“大黃喜生于土壤肥沃、土層深厚、半陰半陽的坡地,春雨貴如油,剛剛下了雨,土地的水分充足,這種天氣種植的成活率最高了,為了‘搶天氣’,今天請了10多名本地的勞動力進行種植,預計種植20畝。今年由村股份制集體合作社計劃種植大黃100畝,爭取項目扶持資金10萬元,以后效益好的話,既能給群眾分紅利,又能壯大集體經濟。”紅巖村支部書記朱兆學信心滿滿地說道。
該鎮立足大黃產業發展的前提下,多渠道發展中藥材種植業,形成以大黃為支柱、枳殼為骨干的中藥材產業鏈,不斷創新中藥材產業發展模式,引導推動中藥材產業形成大產業、大品牌, 借力國家“十四五”大健康產業發展機遇打造特色中藥材產業路子,逐步落實產業標準化基地和深加工及銷售渠道建設等,實質性抓好生態農業種植和創新發展,推進產業振興和品牌力打造。
“為壯大村集體經濟,優化產業結構,建造產業基地,從2020年就開始謀劃,不斷探索創新,采取‘村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運行模式大力發展大黃產業,其中村集中連片、規模發展大黃500畝,農戶發展大黃600畝,四川外地客去年投資發展大黃300畝,今年繼續發展大黃200畝,全村大黃種植達到1600多畝,以目前的市價,預計每畝可增收6000元。去年村集體大黃收入7萬多元,脫貧戶謝維雙發展大黃30畝,收入2.5萬元,今年還有更多的紅利。副支書蒙永國出售大黃幼苗10多萬株,收入5萬多元。”佛頭山村支部書記楊忠策如數家珍地介紹大黃種植情況。
該鎮依托地域遼闊,土地資源豐富的優勢做大做強中藥材產業,采取政府規劃,支部引領,大戶帶動,市場牽動,項目扶持的方式,在房前屋后,山間溝壑、荒山荒坡大量栽植枳殼和厚樸等木本中藥材,在高山坡地大力發展大黃草本中藥材,引導群眾家家栽上搖錢樹,戶戶種下金疙瘩,同時將中藥材產業納入退耕還林和產業扶持項目,逐步形成了規模化、區域化、基地化、產業化發展格局,努力把中藥材生產基地打造成為在山區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中藥材集散基地,構建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服務體系,推動村強民富產業興旺和鄉村振興的良好局面。目前,全鎮發展枳殼、厚樸木本中藥材5000畝,種植大黃草本中藥材2000畝,今年紅巖、中營、底坪3個村合作社發展大黃150畝,壯大村集體經濟。既扮靚了生態環境綠色畫卷,又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財源活水,有力助推了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