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陳李睿記者 陳奮翔)走進咸陽市涇陽縣云陽鎮火廟村,涇潤豐農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內一座座日光溫室大棚整齊矗立,旁邊是2座占地6000平方米的智能育苗棚,進入育苗棚,一排排育苗架整齊劃一,十幾名工人正在忙碌地將配制好的基質裝進育苗穴盤中,一顆顆幼苗郁郁蔥蔥,長勢喜人。
據介紹,這一園區占地220畝,已建成日光溫室大棚12座,大拱棚50座,智能育苗棚2座,配備有蔬菜儲存冷庫、蔬菜分揀庫房及電商運營倉儲庫。為促進蔬菜產業健康發展,園區采用綠色高效栽培技術,減少化肥農藥使用,讓種植方式回歸原生態;實施精細化管理,并建立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力求達到純天然、無污染、零殘留的綠色蔬菜品質。而園區采取的“合作社+基地+農戶”運作方式,由合作社統一提供技術管理、人工服務、產品銷售,讓利于農戶,則實現了蔬菜專業合作社與群眾的雙贏。
現如今,該園區已輻射帶動周邊農戶3000余人,吸納周邊穩定勞動力36人,其中脫貧勞動力13戶,每年實現戶增收2000余元。
在涇陽縣口鎮王家莊村種植大戶潘戰利的溫室大棚里,映入眼簾的同樣是一片翠綠,一股沁人心脾的甜瓜果香撲鼻而來,農戶們穿梭其中,忙著采摘、分揀、裝車,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52歲潘戰利從事西紅柿種植已有30余年,2013年創業之初,因本村可承包土地面積較小,無法實現連片種植,他便帶著妻子在周邊的王家莊村承包了14畝地,建成3個溫室大棚、10個拱棚,以種植西紅柿和甜瓜為主。
談起近年來的種植“戰績”,潘戰利臉上抑制不住喜悅。他說:“從選種、播種、育苗、管理到收獲,咱們都是堅持綠色種植,種子都是認真對比、精心挑選的,多年實踐下來,現在種植主要以德貝利和歐克這兩個品種為主。今年咱溫室大棚西紅柿畝產量達到了15000斤,畝產值5萬元,拱棚畝產10000斤,畝產值1.5萬元。最近甜瓜也開始上市了,咱的產品好、銷路廣、不愁賣,尤其是電商行業發展起來之后,西紅柿和甜瓜價格較往年還上漲了不少……”
“我們王家莊這片原來沒有人搞大棚種植,在老潘的帶動下,村里的村民也陸續跟著種起來了,有些年輕人甚至從上海等地回來發展蔬菜種植,現在全村已有27戶群眾建設蔬菜種植大棚38座,吸納了不少周邊群眾前來務工……”王家莊村黨支部書記介紹。
據了解,近年來,涇陽縣按照“提級升等、提質增效、穩中求進”的農業發展思路,引導、扶持廣大群眾發展蔬菜產業,形成以關中環線、涇云路、口魯路、紅色旅游專線為核心的4條蔬菜長廊和12個特色蔬菜優勢生產區。目前,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19.83萬畝,總產量為93.39萬噸,用產業成效托起群眾的致富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