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寇師凡記者黃艷)近年來,咸陽市涇陽縣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重點,積極構建特色鮮明、產業活躍、聯農緊密的農業產業發展體系,聚焦糧食生產、特色產業、融合發展三大舉措,確保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提檔加速。
穩定發展糧食生產。該縣全力以赴穩定發展糧食生產,2022年播種面積29.1萬畝的小麥喜獲豐收,平均畝產412.6公斤,較去年增加5.7公斤,增幅1.4%,總產12.01萬噸,較去年增加0.37萬噸,增幅3.2%。扎實推進綠色高效“噸糧田”建設,已完成23個村總投資9919萬元占地7.9萬畝的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共襯砌渠道34公里,埋設輸水暗管54公里,修田間水泥路76.7公里,砂石路16.86公里,植樹5000余株,流轉托管土地11.73萬畝,發展各類糧食新型經營主體48家;及時排查撂荒地并因地制宜選擇種植品種,現已復種684.5畝。依托萬畝糧食適度規模經營主體,實施“五統一”模式,帶動糧食生產專業合作社、糧食種植家庭農場實現糧食產量和種糧收益增加,下撥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資金5645819.61元,補貼面積558991.7畝。開展農機管理及社會化服務,充分發揮農機高效、便捷、智能作用,建成糧食烘干設備4座,日處理糧食800噸,有力地推動小麥規模化、標準化和優質化生產。
培育壯大特色產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推廣“四統一保”雅泰模式,規范畜牧養殖,全縣奶山羊存欄20萬只,奶牛存欄3.8萬頭,生豬存欄15.8萬頭,家禽存欄280萬羽。打造集茯茶生產研發、倉儲物流、文化展示、體驗銷售和旅游為一體的茯茶產業鏈,上半年茯茶產量1200噸,產值2.6億余元。以穩定種植面積為抓手,推進產業示范園建設,做大做強果業,全縣果蔬栽植面積穩定在9.3萬畝,完成新栽、嫁接果樹6451畝,新打造升級“萬元果”園區3個,建成果品分揀中心1座,綠色食品認證果業品牌達到17個。在全縣打造以關中環線、涇云路、口魯路、紅色旅游專線為核心的4條蔬菜長廊,強化現代農業發展基礎設施和技術支撐,提高涇陽蔬菜知名度,全縣蔬菜種植面積38.9萬畝,總產量為93.39萬噸,一產總產值18億元,新建占地120畝的日光溫室基地1個,建設日光溫室14座。
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全縣以綠色發展為導向,全面加快農業轉型升級步伐,農業產業化初具規模,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據悉,該縣共有涉及糧食、茯磚茶、乳制品、果品加工的農產品加工企業55家,農戶增收明顯。著力推廣土地入股、訂單農業、“企業+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培育規模以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重點壯大年銷售收入超百萬元的經營主體,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目前經備案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為420家,成員數19785戶。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依托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建設,建成1個縣級、8個鎮級電子商務運營中心和133個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網點;在淘寶、天貓、蘇寧易購等平臺開設店鋪近700家,注冊登記的物流快遞公司12家,京東、順豐、郵政等多家實現了縣鎮村24小時配送;2022年,該縣農副產品、民俗產品網絡銷售額達到3.5億元,電商交易額達到11.2億元;被確定為全國供銷電子商務示范縣、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全國供銷e家樣板縣和“互聯網+農業”全國十大標桿縣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