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吳雪松)今年以來,咸陽市武功縣以打造“久久為功”黨建品牌為抓手,立足群眾需求和基層治理需要,持續深化“黨建+網格+社會治理”模式,強化“街道黨工委—社區黨支部—小區黨小組—單元中心戶”組織管理體系,不斷提升社區精細化治理能力、精準化服務水平,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在網格上做“加法”強管理。秉承“地域相連、戶數覆蓋、工作落地”的原則,將全縣9個城市社區精細劃分為48個網格,網格黨支部書記或黨小組組長由社區黨組織成員或黨員干部擔任,有效實現“基礎網格黨支部(黨小組)全覆蓋”的工作目標。將黨建、政法綜治、民政、城管、信訪等各類網格整合為“一張網”,橫向拉通11個職能部門在基層設置的各類網格,讓基層網格成為傳遞黨的聲音、回應群眾關切的重要平臺,推動社區治理由“多頭”“碎片”向“系統”“精細”轉變。
在流程上做“減法”強服務。堅持線上平臺和線下服務“雙向發力”。線上構建立體化、智能化、多功能全科網格,2000余萬條治理數據在平臺匯聚共享,真正建立起“群眾點單-網格派單-黨員接單”模式,用信息化為基層治理賦能;線下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和網格服務站點,充分發揮網格體系作用,大力開展群眾訴求“全程幫辦代辦”活動。將主題黨日活動開展在社區網格一線,結合在職黨員進社區“雙報到·為民行”活動,組織在職黨員廣泛開展志愿幫扶活動,各相關部門、社區黨組織推動力量下沉、財力下投、資源下傾,為群眾辦實事2.6萬余件,真正做到“群眾有需求、網格有回應”。
在機制上做“乘法”強力量。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推動各方力量進社區、入網格,形成基層社會治理的強大合力。各鎮(街道)及相關部門與社區建立工作聯系,200余名鎮(街道)及部門領導干部聯系48個社區網格,定期深入聯系點研究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堵點問題。引領帶動32個社會組織、1877名志愿者踴躍投身基層社會治理。社區第一書記化身兼職“網格員”,深入網格一線、傾聽群眾心聲,為有效夯實社區治理貢獻力量。
在減負上做“除法”強成效。聯合相關部門印發《關于深化“黨建引領、法融網格、德潤武功、共治共享”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實施意見(試行)》、《關于健全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的實施辦法》的通知,壯大城市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骨干力量,加強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夯實城市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實體支撐。強化社區物業黨建聯建,以高質量物業服務推進美好家園建設。切實提升社區精細化治理、精準化服務水平,激活城市社區基層治理“紅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