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徐增偉 馬軍 李俊宇)近年來,咸陽市武功縣緊扣鄉村振興戰略目標要求,把人才培育放在鄉村振興的首要位置,建成了一支能干事、肯干事、有激情的鄉土人才隊伍,唱響鄉村人才振興“三部曲”。
摸底數強基礎,唱響“進行曲”。縣、鎮、村三級聯動,通過廣泛推薦、精準識別等措施,對全縣種養殖能手、能工巧匠等土專家進行“地毯式”摸底登記,將各領域、各層級、各類別擁有獨特技能的鄉土人才“挖”出來,目前440余名活躍在田間地頭的“土專家”納入規范化鄉土人才信息庫。按照專業特長,細分為畜禽養殖類、經濟林果類、作物蔬菜類、鄉村工匠類、民間藝人類、農產品加工類、苗木花卉繁育類等7類人才,為每名鄉土人才分類定型,貼上“人才標簽”,進行跟蹤動態管理,為鄉土人才精準服務打好堅實根基。
育人才增動力,唱響“交響曲”。聚焦源頭建設,著力挖潛一批懂技術、善經營的“土專家”“田秀才”,最大限度激活人才潛力。2022年,累計選派40余人次專家人才組成“鄉村科技服務團”深入全縣7鎮1辦指導當地農業生產,培養本地實用技術人才,協調解決農技人才培訓針對性不強、基層人才質量偏低等10多個問題。健全培訓長效機制,累計開設田間地頭小課堂80余次,惠及群眾近千人,有效破解鄉村振興一線人才短缺難題及現狀。編寫印發《2023年全縣小麥春季管理技術意見》,成立技術專家組親赴一線,通過開展現場指導、發放宣傳彩頁等形式,指導群眾科學種植,有效提升群眾種植水平。鄉土人才經驗做法被陜西日報、咸陽電視臺、咸陽日報等主流媒體宣傳報道。
搭平臺優環境,唱響“協奏曲”。堅持以事業留住人才,鼓勵支持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企業經營能人、合作社帶頭人創建示范基地,建成一批示范帶動效應明顯、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創新驅動平臺,截至目前,建成各類產學研示范(實訓)基地8個,特色產業專家工作站10個,各基地累計開展各類知識培訓(講座)10余期,為鄉村一線孵化培育各類農村實用技術人才100余人。此外對表現優秀的各類人才納入《武功縣高級人才儲備信息庫》,擇優推薦至省市縣人才項目、“兩代表一委員”等人選。近兩年來,23名鄉土人才推薦為市縣兩級“兩代表一委員”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