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通訊員 賀迪 記者 阮班慧)“醫生,快看看我家孩子,吞了一個發卡,這可怎么辦啊!”一大早,一位滿面愁容的母親抱著孩子,找到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消化內鏡室,焦急的求助護士長冀研研。
【資料圖】
“平時我都看得很緊,今天一個不留神,一轉身的功夫就把我的發卡給吞了!”患兒母親懊悔不已。
冀研研趕忙通知消化內鏡室張惠林副主任醫師,經過交談得知,患兒不到三歲,吞掉的是母親的金屬材質發卡,直徑在4—5cm。
患兒此時雖然尚未出現呼吸困難,嗆咳及口唇發紫情況,但其年齡不足三歲,食道狹小嬌嫩,金屬物品又較為鋒利,每耽擱一秒鐘時間,就會增加一分食管穿孔的風險。考慮到患兒年紀尚小,配合度較低及手術安全程度,經消化內鏡診療中心唐華主任與張惠林醫生討論,建議全麻下為患兒行“內鏡下異物取出術”。
因為患兒嘴巴較小無法納入成人口墊,隨臺護士張咪利用20ml空針管為患兒制作了一個簡易口墊,避免在檢查過程中患兒咬住內鏡。麻醉手術中心順利為患兒實施全麻后,張惠林謹慎操作內鏡探入食管,確定異物位置,護士張咪默契配合,以近乎零損傷的情況下成功取出食管異物。得知異物被取出,患兒母親長出一口氣,懸著的心終于落了地。
醫生提醒
1.上消化道異物通常出現在2到3歲兒童中,由于此時兒童吞咽防御反射能力差、自控能力及識別能力不足,容易出現誤食。
2.家中孩子出沒地域,家長盡量不要隨意放置各類微小物品,另外要加強教育,讓孩子知道不能隨便把小東西放在嘴里。
3.第一時間發現兒童誤吞情況,如果沒有出現呼吸困難、嗆咳以及口唇發紫等表現,家長不用太過緊張,可以多讓孩子吃些富含有纖維素的食物,這樣可以對腸道的物理性蠕動產生促進作用,從而可以加快異物的排出。
4.如果誤吞后患兒出現呼吸困難、嗆咳、口唇發紫等情況,務必第一時間到院就醫。
5.不要采用導污藥以求兒童迅速將異物排出的方法,因為如果是一些帶鉤、帶尖的異物,在腸胃迅速蠕動下,很容易鉤到腸壁上,從而導致腸壁穿孔的發生。
6.通常情況下,異物在人體中停留時間不會超過三天,極少部分會在三到四周之后排出。家長發現孩子誤吞異物后,要對其排便進行檢查,直到異物排出為止。患兒一旦在此過程中,出現腹痛、黑色稀便、嘔血以及發燒等癥狀,提示患兒可能出現嚴重的消化道損傷,須馬上到醫院就診。
據了解,采用內鏡處理兒童上消化道異物安全有效,與外科手術相比,具有并發癥少,死亡率低、不用住院以及節省費用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