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街“門前三包”宣傳視頻截圖。
(資料圖)
“市容環境衛生督導隊”成員正在向商鋪經營者宣傳“門前三包”。
《責任區告知書》下方即為“四宮圖”。
整潔的路面。
南都記者走訪時拍攝的永寧街道。
商鋪門口干凈整潔。
“門前三包”責任制既體現了城市市容環境的“面子”,也折射出城市基層治理的“里子”。2021年,廣州市印發《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制度全民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出每年打造不少于11個“門前三包”樣本鎮(街)。行動計劃一出,11區便開始行動起來,這項1984年由廣州首創的城市管理制度再次在各個街道煥發生機。
近日,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公布了11個廣州市2022年度“門前三包”樣本鎮(街)。根據評定結果,A檔第一名為天河區沙河街,B檔第一名為增城區永寧街。前者是廣州三大服裝批發市場之一,后者為典型的城鄉結合部。貨流繁忙、征地拆遷所造成的市容亂象似乎難以與代表環境干凈、容貌整潔、秩序良好的“門前三包”畫上等號。
從無序到有序,沙河街和永寧街在市容環境治理上有何秘訣?過去一年,他們如何打造“門前三包”樣本街?帶著疑問,南都記者深入這兩條街道尋找答案,試圖從“小切口”展現城市面貌的“大變化”。
天河區
沙河街
商鋪密集
貨流繁忙
天河區沙河街如何邁過市容治理難關?
創新
為商鋪制作“四宮圖” 每日巡查登記在圖
24家服裝批發專業市場,近兩萬間服裝商鋪,高峰時期每天前來從事服裝貿易人員達30萬……天河區沙河街,服裝批發是其立身之本,卻也為市容環境治理增添了阻礙,商鋪密集、貨流繁忙,占道經營、亂拉掛、亂張貼、亂裝卸等現象嚴重。
近日,沙河街以第一名的成績入選2022年“門前三包”樣本打造街后,南都記者來到街道,拖車尾音、運貨聲、吆喝聲此起彼伏,整片商圈加速復蘇,人流量依然巨大。但是從街面看去,基本看不到成堆擺放在店鋪門口的貨物,地面不再臟亂。沙河街是如何改變的?走進沙河街水蔭四橫路,記者從店鋪里的一張“四宮圖”找到了答案。
“四宮圖”分為“兩圖兩表”,包括整改前、后對比圖片,社區居委會及街道執法辦每日巡查登記表,一般張貼于《責任區告知書》附近。
“圖片能簡潔明了地給經營者展示符合‘門前三包’要求的商鋪形象。同時,社區居委會、街道執法辦相關人員每天巡查,并在登記表上給合格的商鋪打鉤。如有商鋪未達到要求,執法辦先對其進行教育警告,對多次不改予以依法處罰。”廣州市天河區沙河街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黃河說。
黃河介紹,自2022年廣州市開展打造“門前三包”樣本鎮(街)工作以來,沙河街就以社區網格管理為單位,將水蔭四橫路作為示范路段開展集中整治,首先為該路段26家臨街商鋪及檔口制作“四宮圖”并張貼于店內,要求商戶以此為標準落實責任區制度。截至3月底,已有近800家店鋪張貼有“四宮圖”,“接下來還會擴大張貼范圍”。
“圖片更直觀更便于操作,我只要對照著圖片的標準來整理店鋪門口就好了。這些簡單的舉動就能改善店鋪環境,吸引更多顧客,何樂而不為?”去年下半年,張老板來到沙河街新開了家服裝檔口,他表示,在“門前三包”執行工作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需要相互理解,才能實現雙贏。
合力
商會成立督導隊 市場內部自主管理
沙河街商鋪密集,商會、協會成為輔助政府日常管理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早在2014年,圍繞廣州提出建設“干凈整潔、平安有序”城市環境,沙河街商會就牽頭成立了“市容環境衛生督導隊”,把街道、商會、市場凝聚在一起,協助政府參與城市治理各項工作,營造轄區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在環境整治工作方面,我們從沙河街24個服裝市場的管理人員中各抽取一人作為督導隊成員,相當于商會及市場內部自主管理、自主執行、自主監督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沙河街商會秘書長何創發介紹。
“政府的好幫手,商家的貼心人。”何創發如是總結商會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他告訴南都記者,基于在市場管理中的便利,商會很好地發揮了橋梁和紐帶的作用。2017年,天河區沙河街服裝行業人民調解委員會成立。沙河街道商會成為目前全市唯一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商會。在管理中遇到糾紛時,商會更強調運用“情理法”化解矛盾。
此外,2022年9月開始,沙河街創新開展星級商鋪評選,并將“門前三包”的執行效果作為評分標準。計劃在轄區內的臨街商鋪及檔口中評選出30家星級商鋪,實行掛牌獎勵,作為示范,帶動周邊商戶積極性。同時進行動態管理,定期對星級商鋪進行調研。
“每年商會還會評選兩個誠信商鋪,這項榮譽在市場中極具分量,有助于商戶宣傳。環環相扣,星級商鋪又是評選誠信商鋪的條件之一,這對經營者來說極具吸引力。”何創發說。
黃河也表示,“門前三包”管理工作對于改善沙河街的營商環境、人居環境具有明顯作用。但隨著沙河街的服貿生意逐漸恢復,人流量、車流量較春節前大幅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為市容環境治理工作帶來壓力。“‘門前三包’是一種動態管理的工作,如何保障它的可持續性,以及調動商戶積極性來配合工作的開展,這些都是我們重要的思考方向。”
觀察
探索智慧治理經驗 增強制度黏性
“專業市場人流聚集、活動密集,‘門前三包’工作的難度普遍較大。”1月初,作為專家組成員,廣州大學政府管理系主任蔣紅軍曾參與2022年“門前三包”樣本鎮(街)年終驗收工作,他表示對天河區沙河街印象深刻,“沙河街通過建立內部動態管理機制,借助‘四宮圖’讓‘門前三包’責任顯性化、直觀化;借助‘星級商鋪’評選標準讓‘門前三包’工作任務清單化,極大提升了商鋪責任人的積極性”。他認為,商會、協會是政府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重要參與力量。通過發揮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商會、協會能夠與政府協力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推動鎮街經濟高質量發展。
“廣州‘門前三包’工作在配套支撐度、制度遵從度、政策韌性度、末端執行力等方面仍有優化提升空間。”蔣紅軍表示,廣州可通過強化服務、創新機制、深化智慧場景管理等方式進一步推動“門前三包”責任落實,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具體來看,廣州需創新落實“門前三包”制度的市場治理機制,積極探索商戶自治聯盟組織管理;探索“門前三包”制度的智慧治理經驗,通過技術賦能,增強政府、商戶、社區居民對“門前三包”的制度黏性。
增城區
永寧街
制度剛性
治理柔性互濟
增城永寧街這樣打造樣本街
組建志愿者隊伍
從被動管理到主動參與
“我是小小志愿者,‘門前三包’我們共同參與。”視頻里,小朋友們用自己稚嫩的聲音喊出響亮的口號。這是由永寧街志愿者團隊自編、自導、自演的“門前三包”宣傳視頻。視頻通過幽默詼諧的表演向居民介紹“門前三包”責任制的內涵,并在街道的戶外大屏展示,還可在微信群、朋友圈里廣泛轉發。
“通過短視頻等新媒體的形式去傳播,能夠讓群眾在娛樂中增強對‘門前三包’的認識。”永寧街綜合行政執法二分隊負責人張紅智說。而她也是視頻制作方——“門前三包”志愿者團隊的關鍵組織者。
多年在永寧街生活,曾擔任過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的張紅智早已和當地居民“打成一片”。2021年,張紅智來到永寧街綜合行政執法二分隊工作,在推動“門前三包”責任制管理的過程中,憑借多年在基層積累的工作經驗,她意識到僅靠政府力量遠遠不夠,還要讓群眾參與進來。這成為她組建志愿者團隊的緣由。張紅智介紹,2022年4月,街道便成立了一支由三四十名當地居民組成的志愿者隊伍,發動他們通過上門入戶、推廣宣傳短片與海報等方式向鄰居、親友宣傳“門前三包”。永寧街創業者羅景璇便是其中一位志愿者。她告訴南都記者,志愿者多為當地的臨街店鋪經營者,志愿者的身份讓經營者有了更強的責任意識,主動帶頭保持自己店鋪的干凈整潔。“我會將‘門前三包’的內容融入所在托育園的課程中,從小朋友抓起,讓他們知道,注重衛生干凈是每個人的責任。”
“過去的永寧街,商鋪門口亂停車、占道經營現象十分嚴重。現在走在街上,肉眼可見街面寬敞了許多,垃圾也少。”永寧街居民林柳池在這里安家十余年,談及近年“門前三包”工作推行后給街道帶來的變化很是感慨。受到鼓舞,她也加入了志愿團隊中。如今,這支隊伍正不斷壯大。張紅智表示,實施“門前三包”管理,可以從街道的“小切口”逐步實現城市面貌的“大變化”。“我們號召商鋪、居民、志愿者等多方主體參與,共同守護門前‘責任田’,永寧街的實踐證明了全民參與是‘門前三包’管理的關鍵所在。讓居民從被動管理變為主動參與,重點是要讓他們感受到制度給日常生活帶來了看得見的變化,擁有獲得感和滿足感。”
組建執法隊網格化管理
執法工作不“一刀切”
從區位來看,增城區永寧街處城鄉結合部,下轄14個社區和9條行政村,征地拆遷等歷史遺留問題多,外來務工人員眾多,市容環境管理難度大、痛點多。南都記者了解到,為更好推進管理工作,2021年開始,永寧街實行門前三包網格化管理,各部門、各村社區各司其職,組成“門前三包”聯動執法隊、聯動宣傳教育隊加強執法檢查和巡查,對違規停放、占道經營等行為進行及時制止。
撿煙頭、搬雜物、清理廣告紙……除了執法檢查,永寧街綜合執法隊還需要親力親為,維護街道的衛生整潔。執法隊副隊長王亦添說,“我們要經常與商家面對面交流,拉近城市管理者與居民們的距離,第一時間掌握他們的訴求,這是一份非常‘接地氣’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王亦添同樣會遇到很多阻力。“其他店都沒做,為什么要我遵守?”這是王亦添在巡查時經常聽到的一句話。“近年來,街道商鋪更新頻率高,每當有新店入駐,‘門前三包’的宣傳工作又得重新開始。所以我們需要每天巡查,常態化管理。”“門前三包”管理要常態化,更要人性化。“我們執法工作不能‘一刀切’。”永寧街城管執法人員區翠麗表示,在農貿市場周邊,就地擺攤行為較多,但強硬的管理措施容易讓居民產生反感情緒,也不利于經營發展。于是,他們想出了一個兩全的方法:劃定一片區域,專門給攤主做買賣,既方便管理,又照顧到居民的切身利益。
2022年9月,永寧街城管工作者收到了一封來自汽車維修店老板的感謝信。王亦添向南都記者表示,雖然感謝信就一頁紙,內容簡單,但字里行間滿是真誠,能夠給執法人員很大的激勵。“劃分區域網格化管理后,當巡查發現問題時,就能及時找到相對應的區域負責人,達到精準化管理的現實效果。”在張紅智看來,“門前三包”管理需要更有彈性,更有溫情,未來還要進一步加強“門前三包”的動態管理和常態化管理。
將“門前三包”潛移默化為文明習慣和公德修養
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社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文宏告訴南都記者,從永寧街的治理經驗中,可以得出“門前三包”管理的三點經驗:一是堅持動態管理與常態管理并舉。一方面,要加強動態管理,強化“門前三包”專項執法整治工作,及時發現和處置“門前三包”突出問題、高發問題以及痼疾問題,動態掌握商鋪業主更換情況并及時做好對接工作。另一方面,推進“門前三包”常態化、長效化管理,進一步強化街道各部門與各村(社區)的聯動執法巡查力度,建立系統化的協同治理機制,深化網格化管理水平。二是堅持制度剛性與治理柔性互濟。要強化制度的剛性約束,完善“門前三包”制度,進一步明確責任范圍、提高責任標準、細化責任內涵、擴展責任功能,建立“門前三包”目標管理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加大獎罰力度,提高制度的約束力。同時也要強化治理的柔性效度,鼓勵媒體監督、社會評議和群眾監督,進一步打造人人關心、人人參與的共治共管格局。三是堅持數字化創新與精細化服務共進。要依托數字技術持續創新,建立“門前三包”數字信息平臺,實現街面巡查軌跡和問題全記錄,建立實時的數據共享渠道,將“門前三包”日常執法巡查等數據與“商戶信息”等相關數據進行精準關聯,促進“門前三包”工作的效能化。
2023年是《廣州市推進落實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制度全民行動計劃(2021-2023年)》的收官之年,文宏表示,“全民行動”是對發揮人民主體作用的充分體現,未來要調動大眾參與“門前三包”管理的積極性,還需要凝聚責任歸屬意識,優化價值認同紐帶,通過動態、定點的宣傳教育,提高居民對“門前三包”的認同感和責任感,將這一管理制度潛移默化為文明習慣和公德修養;同時充分利用好基層黨建、街巷長、網格員、志愿者等社會力量,鼓勵多主體舉報違反規定行為,實現全市范圍的共商共建,群防群治。
市容環境衛生與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作為廣州首創、具有人民性和有效性的城市管理制度,實踐表明,只要站穩人民立場、依靠廣大市民群眾參與,就能不斷賦予制度新的內涵,助力實現老城市新活力。——蔣紅軍,廣州大學政府管理系主任
永寧街以黨建引領、多部門合作、網格化管理、志愿者參與等方式,強化城市市容環境的精細化治理,用“繡花”智慧集中展現出提升廣州市容市貌的永寧樣本。——文宏,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社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榜樣
2022年度“門前三包”樣本鎮(街)評定結果
(一)A檔(3個):天河區沙河街、花都區秀全街、黃埔區九佛街。
(二)B檔(5個):增城區永寧街、番禺區鐘村街、越秀區大塘街、海珠區龍鳳街、天河區黃村街。
(三)C檔(3個):白云區石井街、荔灣區華林街、南沙區南沙街。
南都廣州新聞部出品
采寫/拍攝:南都記者 李竹
通訊員 成廣聚
新媒體協助 葉黃麗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