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黃舜禹 趙秦妮 記者 陳奮翔)近年來,彬州市職業教育主動出擊、積極作為,努力辦好“三型”教育,為鄉村人才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辦“融合型”職業教育,為鄉村振興“播種培育”。組建鄉村振興專家人才服務團,成立農業、教育、醫療、科技、文化、電商、司法7個專家人才服務團,累計開展各類技術培訓和服務指導60余場次,確保產教融合落腳到村,下得去;著眼于農民自身和產業發展需要,聯合科研院所、農業龍頭企業等舉辦大講堂,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15期2100多人次,開展煤礦安全技術培訓44期3120人次,確保產教融合敞開校門,進得來;緊跟農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設置種植業、畜牧業等產業發展相關課程表,更好地將教學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共培訓農村致富帶頭人300多名、農村實用技術人員800多名、種養大戶1000多名,確保產教融合以產業為導向,融得好。
辦“服務型”職業教育,為鄉村振興“深耕細作”。圍繞蘋果、核桃、蘑菇、畜牧等特色產業,探索建成“田教授+龍頭企業+農戶”“土專家+合作社+農戶”“田秀才+基地+農戶”產業實訓基地15個,為壯大鄉村產業提供技術服務;緊緊依托職業教育資源,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采取關鍵節點集中服務和常態化分散服務相結合的方式,下田地、入大棚、進牛圈,宣傳環境衛生、營商環境、安全生產、農林畜牧養殖等知識,加強農民文化供給,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文化服務;依托彬州市鄉村振興學院,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等為主要對象,以農業實用技術為主要內容,計劃5年內為鄉村培育1000名高素質農民。開展應用技術推廣和生產指導服務,培養造就一批能夠引領一方、帶動一片的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為鄉村振興隊伍建設提供人才服務。
辦“創新型”職業教育,為鄉村振興“導航引領”。創新人才培養方式,以“五大振興+農林文旅商融合發展”為路徑,充分開拓市域內廠礦企業、農業園區、加工車間等校外課堂,實現課堂講、基地訓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激發農業農村發展內生動力;踐行招生制度創新,積極拓寬招生渠道,面向初高中畢業生、年輕農民、干部職工等群體開展招生,鼓勵他們接受職業教育,給他們再次打開學習的大門,讓其獲得全日制高等職業教育涉農專業的學習機會,成長為鄉村振興的骨干;堅持創新辦學理念,瞄準農業產業鏈的中、高端技術人才方向辦學,使學校不僅是學農、愛農、興農高素質人才的搖籃,也是新型職業農民的孵化器、未來家庭農場主的培養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