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陳林 記者 李杰)“轟隆隆,轟隆隆......”4月17日,在勉縣周家山鎮紅光村,一架植保無人機在麥田上空來回穿梭,噴灑農藥。
眼下正是小麥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期,連日來,勉縣農技推廣中心組成植保服務隊,以分組包片的形式,深入到田間地頭,利用植保無人機進行小麥“一碰三防”作業,確保小麥豐產增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勉縣作為農業大縣,近年來,該縣堅持科技助農、鄉村振興戰略,以星級服務創建為目標,創新舉措,持續激發農業技術推廣活力,打通科技進村入戶“最后一公里”。
培育農機社會化服務主體
4月17日上午,記者走進勉縣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一臺綠色的大型機器映入眼簾,旁邊停放著幾臺小型插秧機。合作社負責人黃建軍正在搗鼓著其中一臺機器。
“那臺綠色的機器叫莖穗兼收玉米收割機,可以一次完成玉米莖稈的切碎作業和玉米裝箱。”黃建軍介紹道。“在縣上的支持下,我們通過實施秸稈綜合利用項目,添置了一批農機設備。現在合作社有收割機、插秧機、旋耕機等農業機械80余套。”
農機社會化服務型合作社是現代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的重要載體。在培育農機社會化服務型合作社方面,勉縣堅持分類指導、靶向施策,精準投放各類資源要素,鼓勵支持傳統農業合作社向社會服務類轉型。目前,全縣培育出了以勉縣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為代表的服務類示范主體20余個,社會化服務面積約8萬畝,主要農作物機械化率達到 57%以上,基本實現平川鄉鎮全覆蓋。
加強農業人才隊伍建設
“雜株花瓣小,閉蕾,柱頭外露,不開花,對種子質量影響很大,要全部清除。”4月18日,在武侯鎮鐘樓村國家級油菜良種繁育基地里,漢中福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付云龍正手把手向當地的村民演示如何辨別油菜雜株。
付云龍曾在農業領域深耕多年,長期從事油菜制種和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推廣。退休后被漢中福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聘為技術顧問。2021年10月,他帶領公司研發團隊研制出的油菜精量播種器和新型種子包衣劑獲得國家專利。目前,這兩項技術已經在全縣應用推廣。
“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隊伍”。近年來,勉縣把培養農業科技人才作為強農興農的基礎性工程,內育外引,不斷壯大農業科技人才隊伍。通過舉辦技術培訓班、外聘專家講課、外出參觀學習、培育“田秀才”“土專家”等途徑,促進科技人員素質提升優化,以更專業的水準向農戶普及推廣農業科技知識和技術實操。據統計,目前,全縣農業專業技術人員123人,其中獲得中、高級職稱76人,“田秀才”“土專家”1200余人。
培育農機社會化服務主體,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構建“科技部門+服務主體+農戶”的技術推廣體系。在這項體系下,2022年,該縣主推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水稻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油菜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等9項技術推廣到位率達95%以上。今年3月,在陜西省農業農村廳發布的關于2022年度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績效評價結果的通報中,勉縣獲得優秀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