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健康江蘇發布了最新提醒↓↓↓
進入夏季,隨著氣溫升高和降雨增多,蚊蟲進入繁殖活躍期。在這個季節,登革熱等蚊媒傳染病開始進入流行期,公眾應該如何防范?有請江蘇省疾控中心急性傳染病防制所副主任醫師張楠為大家解答。
問題1
(相關資料圖)
什么是登革熱?
登革熱(dengue fever)是登革病毒經蚊媒傳播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目前全球最嚴重的病媒傳播疾病,在我國屬于法定乙類傳染病。
問題2
登革熱的臨床癥狀是什么?
答:當人被感染登革熱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經3-15天的潛伏期后發病,主要表現為發熱、頭痛、關節痛,并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癥狀。發病后3-6天有皮疹出現,嚴重者會出現皮膚出血、鼻出血、牙齦出血、嘔血、黑便、腦出血等,病情嚴重惡化可造成死亡。大部分人感染登革熱病毒后發病癥狀較輕微,病死率極低。
問題3
登革熱是如何傳播的?
登革熱通過帶有登革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傳染給人類,當伊蚊叮咬病人(發燒前至退燒期內)或隱性感染者后,病毒進入蚊體內,病毒在蚊體內復制8-12天后即具有傳染性。具有傳染性的伊蚊叮咬人體時,即將病毒傳播給人,造成感染患病。伊蚊可終生攜帶和傳播病毒。人與人之間不會直接經過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觸等傳播,與患者接觸是不會被傳染的。
問題4
登革熱的流行特征有哪些呢?
登革熱主要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流行,我國廣東、廣西、海南、福建等地是登革熱流行區,2005年以來江蘇省報告登革熱病例均為境外或省外輸入病例,未發生過本土登革熱暴發疫情。登革熱主要在伊蚊繁殖活躍的季節流行,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在7-9月份。在新流行區,人群普遍易感,但發病以成人為主,在地方性流行區,發病以兒童為主。我省輸入的登革熱病例主要為赴登革熱流行地區從事對外交流及商業服務的人員。
問題5
公眾應如何做好防范?
目前尚無疫苗可以預防登革熱,防蚊滅蚊,避免蚊蟲叮咬是預防登革熱的最有效措施,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做好防范:
一是到登革熱流行區旅游或生活,應注意做好防蚊措施,最好穿淺色長衫長褲,在身體裸露部位要涂上防蚊水、花露水等防蚊產品,并且避免在蚊蟲活動活躍的地方,如樹蔭、草叢、涼亭等戶外陰暗處逗留。
二是在家中注意翻盆倒罐,清理各類無用積水,保持居住環境衛生整潔。此外,如果從登革熱流行地區返回本地后,若2周內出現發熱,要及時就診并說明外出史。若確診登革熱后,應配合當地衛生部門住院隔離治療,不將疾病傳播給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