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夏明勤 李宗華)5月25日,盡管天空雨水淅瀝,但絲毫不影響游客對中國傳統非遺文化的熱情。在慶祝“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及“2023年文化館服務宣傳周”期間,由西安市群眾藝術館主辦,西安市非遺保護中心、西安市非遺博物館、臨潼區文化和旅游體育局承辦、臨潼區文化館、臨潼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臨潼區鴻門宴遺址協辦的“2023年西安市非遺保護傳承志愿者隊伍“四進”活動——非遺進景區”,在臨潼區鴻門宴遺址開展,引得游客流連忘返、沉醉其中。
這次志愿活動中,西安市非遺保護中心與臨潼區非遺保護中心共同邀請非遺項目關中禮饃、古琴、陳氏太極拳、紅拳、秦腔板胡制作技藝、泥叫叫制作技藝、雷氏剪紙、蓮湖精巧面塑、秦腔臉譜繪畫技藝、戲劇盔帽制作技藝、杖頭木偶、戶縣鑼鼓、孫家皮影、夏家刺繡、陶俑燒制技藝、草編工藝、皮影制作技藝、纏花等18個非遺項目的傳承人,在景區這個大舞臺,讓非遺項目從“深閨”走到大眾面前,讓游客們近距離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鑼鼓聲勢浩大的開場鼓表演,吸引游客們紛紛聞聲止步,駐足觀看。現場,非遺傳承人們一邊展示一邊細心解說技藝的歷史及制作流程,惹得現場的游客不停地點頭稱贊。雷氏繡樣剪紙傳承人雷俊不但展示了眾多剪紙作品,還帶著游客一起“剪”起來,在互動中,一起感悟剪紙藝術的獨特魅力。與此同時,關中禮饃傳承人黨亞賢、面塑技藝傳承人張倍源、關中秦腔臉譜傳承人陳耀武等,均被熱情的游客所包圍,大家在被精湛技藝折服的同時,連連感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前在景區沒有看到過這樣的表演,不僅欣賞了陜西的歷史遺跡,還體驗到當地的非遺文化、人文風情。”一位來自蘭州的游客說,希望這樣的活動能多進景區,讓更多游客在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對當地傳統文化和悠久歷史有更好地了解。
“非遺進景區,向市民和游客呈現技藝背后承載的傳統文化之美,充分彰顯非遺與現代生活的深刻聯系,既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又增加了大眾的獲得感,增強了文化自信,讓非遺的展示有了更廣闊的天地,讓市民和游客對景區有了新期待,可謂一舉多得,美美與共。”西安市非遺博物館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將持續推進非遺文化在“文旅融合”中得到更好地傳承和傳播,在全社會營造宣傳、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讓更多群眾充分領略西安文化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