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葉倩妤)洋縣作為南水北調工程中線“引漢濟渭”工程的重要水源區之一,近年來始終以綠色為底色、生態為前景,不斷加強水源地環境保護力度,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7月21日航拍于黃金峽水利樞紐
走近黃金峽水利樞紐,只見一座宏偉的混凝土壩橫跨漢江之上,清澈的漢江水匯聚于此,猶如一顆綠寶石鑲嵌在青山之間。據現場了解,自7月9日黃金峽水利樞紐下閘蓄水以來,水庫已蓄水約4690萬立方米,高峽平湖的壯麗景觀初步顯現。
7月21日拍攝于黃金峽水利樞紐庫區
黃金峽水利樞紐位于洋縣境內漢江干流,是漢江干流第一級開發建設的水利樞紐,也是引漢濟渭工程的龍頭水源工程。沿蜿蜒的漢江逆流而上,記者到達距黃金峽水利樞紐大壩16公里洋縣金水鎮,該鎮地處漢江河畔,海拔450米以下是黃金峽水庫淹沒區。為確保引漢濟渭黃金峽水利樞紐工程順利蓄水,持續保護庫區周邊生態環境,淹沒區423戶1963人實施易地搬遷,并投資1300余萬元建成污水處理中心及配套管網,杜絕污染物排放進漢江。同時,加大轄區內水小流域治理,為清潔水質,涵養水源。
7月21日航拍于洋縣金水鎮移民搬遷點
黃金峽水利樞紐所在的洋縣,納秦巴秀氣,溶漢水靈波,處于我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上,是世界珍禽朱鹮之鄉,生態環境優良,森林覆蓋率達到68.9%,朱鹮、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秦嶺四寶在這里繁衍生息,境內有朱鹮和長青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國家南水北調和陜西省引漢濟渭工程水源地。據了解,自“引漢濟渭”工程開工建設以來,該縣認真落實《漢中市漢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因地制宜編制印發《洋縣漢江黃金峽斷面“十四五”水體達標方案》《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實施意見》,深入開展“5十1”治水建設和幸福河湖三年行動,穩步推進水源地建設步伐,嚴格落實河湖長治,嚴格入河排污口設置管理,推進入河排污口規范化設置,持續加強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保護,扎實推進碧水保衛戰,開展水環境綜合整治,全縣優良水質比例達到100%,漢江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標準,水環境質量穩居全省第一方陣。
7月10日航拍于黃金峽渭門漢江出境點
記者了解到,引漢濟渭工程跨越長江、黃河兩大流域,是國家重點水利工程,也是陜西歷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深遠的民生水利工程。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從陜南漢江流域調水15億立方米到渭河流域關中地區,惠及西安、咸陽、渭南、楊凌、西咸新區等市區,涵蓋渭河兩岸11個縣城以及渭北工業園區,將有1411萬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