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沒有購買信托類產品。”連日來,已有數十家上市公司公開撇清購買信托產品。
連日來,中融信托“違約”風波中,上市公司重磅理財產品“信托”被推至臺前。Wind數據顯示,今年截至目前,所有上市公司持有理財產品7951只,認購金額合計5601.57億元。其中,結構性存款備受青睞,占比近7成。
相比之下,年初至今,39家上市公司購買了信托產品,總額約為92.82億元。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部分產品違約,不代表信托行業整體風險較大。
【資料圖】
已有數十家上市公司“集體辟謠”
“近期,我司發現有不法分子偽造我司公章、公函等文件,冒用我司名義,以我司無法繼續經營發送清退公告、建立專項退還小組為客戶進行退返等形式,誘騙客戶訪問非法網站、加入QQ群等實施詐騙。上述行為與我司無關,且涉嫌偽造印章罪、詐騙罪等刑事犯罪,我司已向國家反詐中心進行舉報。”8月13日,中融信托公開發布聲明,但并未正面回應逾期兌付問題。
早在8月初,咸亨國際發布公告稱,公司購買的中融信托產品部分逾期兌付。緊接著,南都物業、金博股份表示,購買的中融相關信托產品出現逾期,尚未收到該信托產品的本金及投資收益。
不過,根據媒體報道,中融信托相關客服表示,網上消息大部分屬于謠言,公司正在緊張處理。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辟謠”行動在行業內蔓延。
8月11日,五礦信托、光大信托、中航信托等機構相繼發布聲明。其中,中航信托表示,針對近日互聯網造謠者發布的有關不實信息,公司高度重視,已向公安機關報案,將采取法律手段維護公司合法權益。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上市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收到中小投資者的“靈魂追問”,公司有沒有購買信托類產品,特別是中融信托的產品?
貝殼財經記者根據公開數據不完全統計,8月14日以來,神火煤電、華瓷股份、中南文化、常寶股份、新和成、浪潮信息、星帥爾、炬華科技、連云港、錦浪科技、鴻富瀚、皇馬科技、風華高科、海興電力、大禹節水、東方雨虹等數十家上市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公開發聲,稱公司未購買或未持有相關信托類產品。
不少上市公司表示,公司購買的理財產品主要是銀行端低風險理財,不涉及中融信托及其相關旗下的理財產品。
上市公司購買信托金額跌至百億,鹽湖股份成信托理財大戶
上市公司閑錢理財格局幾何?
貝殼財經記者發現,上市公司購買的理財產品種類豐富,包括存款、定期存款、結構性存款、通知存款、銀行理財產品、證券公司理財、投資公司理財、信托、逆回購、基金專戶等類型。
Wind數據顯示,今年截至目前,上市公司持有的理財產品達到7951只,認購金額合計5601.57億元。其中,結構性存款備受上市公司青睞,合計認購金額3754.52億元,占比近7成。
相比之下,年初至今,39家上市公司購買了信托產品,總額約為92.82億元。
整體來看,這些信托產品期限多為90天,預計最低收益率基本在4%-7%之間,鮮有收益超過7%的產品。不過,也有信托產品預計最低收益率為8.71%,該款產品期限也相對更長,達到550天。
數據顯示,今年18家上市公司購買信托理財的金額達到或超過1億元,其中,鹽湖股份、網宿科技是信托理財的大戶,二者年內購買信托產品金額分別達24.2億元、10.1億元。
拉長時間來看,上市公司對于信托產品的青睞于2018年達到頂峰。彼時,99家上市公司購入信托產品,金額合計380.22億元。近年來,這一數據呈波動下降趨勢,2021年,上市公司信托理財金額達315.37億元。
進入2022年,上市公司信托理財金額銳減至164.96億元。
個別風險暴露,大面積傳染風險可能性較小
貝殼財經記者查詢中融信托母公司經緯紡織披露的2022年度未經審計財務報表看到,截至2022年末,中融信托總資產規模為304.27億元,較期初下降近7%。
從業績來看,2022年中融信托實現營收50.47億元,同比降低13.84%;其中,實現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40.16億元,上年同期51.7億元。實現凈利潤10.57億元,同比下滑28.92%。
今年上半年,中融信托實現營收23.58億元,相比上年同期微增1%,實現歸母凈利潤3.32億元,相比上年同期的6.86億元可謂“腰斬”。
德邦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策略分析師吳開達在研報中指出,此次違約傳言涉及的多家信托公司,均發布公告澄清并不存在兌付問題。中融信托在整體信托業中資產規模排行第9,綜合排名11。在近幾年金融強監管、防風險的大背景下,中融信托風波,并不代表信托行業整體風險較大,乃至將引發金融行業系統風險。
談及這一事件影響,吳開達認為,違約對于A股影響更偏情緒擾動,實質影響較小,對于非銀金融、銀行及少數涉及公司或有短期沖擊。
浙商證券銀行團隊分析師梁鳳潔指出,此次事件大概率是個別風險的暴露,從全行業來看,信托產品間產生大面積傳染風險的可能性較小,短期內產品贖回壓力有限。
據其分析,中融信托產品出現逾期兌付的情況,不能排除與地產敞口較高有關。從行業情況來看,地產項目出現問題是信托產品違約的主要原因。
從過往數據來看,信托業表現良好。據中國信托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信托資產規模余額為21.22萬億元,同比增加1.06萬億元,增幅為5.23%,環比增加776.90億元,增幅0.37%,自2022年2季度以來連續4個季度實現同比正增長,企穩勢頭得到穩固。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胡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