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考察時,強調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的重要支撐,做強實體經濟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需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發展職業教育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可以說為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當前國家對職業教育重視的程度之高前所未有,全國職業教育大會近日在京召開,職業教育發展將迎來新的發展階段。
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職業教育功不可沒。“十三五”期間我國重點建設了197所特色高水平職業院校,培養出大規模的技能人才。數據顯示,我國技能人才已超過2億人,占就業總量的26%。然而高技能人才僅有5000萬人,占技能人才總量的28%,與德國、日本等制造強國相比仍有差距。德國是制造強國,同時也是職業技術技能教育強國。高質量職業技術教育體系,是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基礎。但目前職業教育仍是我國教育領域的短板。
此次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對破解職業教育發展“瓶頸”問題,釋放了積極信號。大會提出的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待遇,暢通職業發展通道,增強職業教育認可度和吸引力。職業教育如何與普通教育橫向融通、協調發展、如何讓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學生在升學、求職、工作待遇、職務晉升等方面享有更多平等機會等話題備受關注。
據報道,隨著職業教育系列改革的推進,我國將建立職教高考制度,健全國家資歷框架制度,搭建產業人才數據平臺,完善專業教學標準,支持產教融合型企業。這一舉措無疑將推動職業教育邁上新臺階。針對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強調,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建設一批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專業,推動職普融通,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職業教育是培養技術技能人才、促進就業創業創新、推動中國制造和服務上水平的重要基礎,李克強總理作出批示,要瞄準技術變革和產業優化升級的方向,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吸引更多青年接受職業技能教育,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效銜接,努力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職業教育的重要指示,落實李克強總理批示要求,此次全國職業教育大會上,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講話指出,一體化設計中職、高職、本科職業教育培養體系,深化“三教”改革,“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提升教育質量;要健全多元辦學格局,細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
據筆者了解,就全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現狀而言,天津市的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率先實現在一所學校內構建起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首批599名職業教育本科生已畢業,就業率遠高于普通本科,就職領域集中于戰略新興產業和高端制造業。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雖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但都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要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不再把職業教育視為普通教育的“衍生品”和“附屬品”。自《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頒布以來,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走上提質培優、增值賦能的快車道。此次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傳遞出的諸多積極信號,如職業教育的類型定位得到明確、職普融通和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將進一步推進、將建立職教高考制度、職業教育改革突破將進一步推進等,可以說職業教育迎來全面改革發展的春天。
充分認識職業教育是一種面向人人的終身教育、面向市場的就業教育、面向能力的實踐教育、面向社會的跨界教育。發展職業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動手與實踐能力,不斷提升勞動人口的技能水平,是關乎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一場前所未有的教育變革,應引起全社會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