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規模雖然不大,但是市場需求激增,也讓效益紅紅火火起來。隨著稅收惠企政策的落實,大家更是有底氣和理由在研發創新上加大投入了。”今年以來,南京寬超通信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張雷深切感受到了持續不斷落實的惠企政策為企業發展帶來的強勁推動力。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為緩解小微企業的經營難題和發展困境,南京稅務部門不斷走訪調研企業,把稅收惠企政策送到企業,也把企業的“痛點”帶回解決。
“作為一家根據客戶需求定制化產品的小微型衛星通信企業,其實多年來企業的經營范圍是比較小的,人員一直都只有十幾名,投入研發的動力不是特別足。”張雷介紹,“但是2020年以來,隨著市場對國產技術的需求大幅增加,企業接到的訂單也多了。而稅務惠企政策恰逢其時,直接貼補到了創新研發費用上,也讓我們有底氣加大投入到產品研發和人才引進中去,形成企業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
據南京市稅務局第二稽查局檢查四科科長胡克念介紹,稅務部門在走訪企業中也注意到,惠企政策的有效落實確實對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的恢復和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比如,按照規定,今年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在現行優惠政策基礎上,還可以再減半征收所得稅。這個減半優惠,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是不區分征收方式,均可享受的。”
“這些稅收減免對于大企業來說可能是毛毛雨,但是對于不少小微企業來說,可算是發展的及時雨、復工的救命雨。”胡克念直言。
南京黎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就是這樣一家充分利用了惠企政策,在疫情發生以后沖刺行業“小而美”的好例子。
南京黎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樹文介紹,該企業是專業從事體外診斷試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小微型創新企業,“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盡管原有業務受到了強烈沖擊,但公司基于原有先進的技術平臺,第一時間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新冠病毒診斷試劑盒的開發。”
“不過,醫療器械行業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無論是對既有產品進行升級換代,還是推出新產品,都需要公司持續保持足夠的研發投入及人員配置。而從產品概念的提出,到成熟產品的下線,再經過幾千人份的臨床驗證、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層層審批,等到產品上市又面臨市場需求和份額的快速變化,這個過程導致了企業研發周期長,投入大,風險高。”張樹文說,面對全球疫情的不明前景,“公司的發展到底如何走,研發投入巨大還值不值得繼續加碼,大家心里都非常矛盾。”
“當時,正是南京市稅務局第二稽查局的工作人員,帶著減稅新政及時到公司宣講并落實政策,為艱難前行的企業在研發創新的道路上增加了底氣。”張樹文算了一筆賬,“近五年來,公司研發投入已近600萬元人民幣,對于一家民營企業來說,這樣的資金投入并不是一個小數目,按照稅務加計扣除的惠企政策,企業每年享受到的減稅降費達數十萬元。今年,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更是由75%提高至100%。這一舉措,無疑會讓公司更有信心持續研發新品,并且加大研發費用的支出。”
在走訪中,胡克念也鼓勵企業業主,“國家對小微企業的扶持有增無減,地方對創新型小微企業的惠企政策落實也是連續不斷。稅務部門也將繼續致力于繼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繼續深入開展扶助小微企業專項行動,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記者 王明坤 申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