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市場主體分析月報日前出爐,月報顯示,截至8月25日,全市實有各類市場主體74.1萬余戶,總量繼續穩居全省第二。這意味著,如果按照戶籍人口1081萬計算,平均每15個阜陽人中,就有一位“老板”。
市場主體是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就業機會的主要提供者、技術進步的主要推動者。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就是穩增長、惠民生、蓄動能。
今年以來,面對疫情等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全市上下深入落實“一改兩為五做到”要求,多措并舉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服務市場主體發展壯大。
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我市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7.1萬余戶。截至8月25日,全市實有各類市場主體74.1萬余戶,同比戶數增長9.23%,總量位居合肥之后,穩居全省第二。
從類型看,內資企業9827戶,占比1.32%;私營企業18.7萬余戶,占比25.29%;個體工商戶52.8萬余戶,占比71.19%;農民專業合作社1.59萬余戶,占比2.15%;外資企業302戶,占比0.04%。
記者了解到,民營經濟數達到71.5萬戶,是我市市場主體的主力軍,占全部市場主體的96.48%。
市場主體活力增,全民創業熱情高,既反映出“放管服”改革在阜陽落地生根后取得的巨大成效,更是我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最先一公里”的生動體現。
持續推進審批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間,申請材料平均壓縮到2.82個,平均承諾時限壓縮到1.91個工作日;對國家和省級528項“證照分離”改革涉企經營許可事項,采取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備案等方式分類推進;全市企業開辦平均用時壓縮到一個工作日以內;開展簡易注銷登記改革,注銷公告時間由45天壓縮到20天……
一系列政策的實施,降低了市場準入門檻,提高了登記注冊便利化水平,為市場主體涌現和成長創造了更加適宜的土壤和環境。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阜陽將持續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深化“證照分離”,持續開展企業開辦便利行動,充分釋放改革紅利,惠及廣大創業主體。同時,堅持監管規范和促進發展并重,全面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市場準入環境,讓更多市場主體“愿意來、留得下、干得好”。(徐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