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投資的突然火爆,也引發了附帶的“人才生意”的競爭白熱化。
這不,日前,圈內的一位大V就和知名獵頭“撕”了起來!
爭議焦點是,這對曾經緊密合作的量化圈知名人士過往的“孰是孰非”。其中一方口誅筆伐,以言辭激烈的文字控訴另一方“恩將仇報”。
【資料圖】
而被指責的一方,也不甘示弱, 瑣碎的“家長里短”之間更是爆出了不少“行業內幕”。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大v發文“控訴”獵頭
這其實是兩個業內大腕的“故事”。
一位是坐擁大量粉絲的量化圈大V“B某”,一位是圈內的初代獵頭“U某”。
最初是量化大V“B某”通過自媒體平臺,發布了題為《血淚控訴恩將仇報白眼狼量化獵頭U某》的文章。
資料顯示,涉事的“B某”早年曾留學美國,之后在美國任職于主打高頻策略的對沖基金,亦曾在數字貨幣平臺工作過兩年,之后回到中國內地,出版過期貨市場量化交易的專著。
該人士經常發布量化行業點評文章、招聘啟事、量化課程培訓項目等內容,在業內有不少的粉絲量和影響力。
這位大V“控訴”的內容總結為如下幾點:
其一,這位大V創建幾十個量化聊天群,涉及幾十個群一萬多人。其二,大V給了U某不少特別待遇,包括幫助U某免費發獵頭廣告,一度只允許她獨家發布招聘廣告。其三,之后U某威脅大V,如果不給她發廣告,就會全行業黑他。其四,由于大V本人具有一定流量,兩人在發布招聘廣告的安排上產生矛盾。頭部量化獵頭牽涉其中
所謂獵頭,即物色人才的人——幫助優秀的企業找到需要的人才,通常負責中高級人才的尋訪,并將人選推薦給企業,被推薦人獲錄用后,獵頭則可以獲得提成。
上述量化大V在文中牽扯上的獵頭公司事實上在業內大名鼎鼎。
而這家名為深圳市XX咨詢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咨詢公司”)的機構,由U某創立。
相關資料還顯示,這家咨詢機構的獵頭顧問“U女士”,于2016年開始量化行業的人力資源方向的工作。參與過多家頭部私募團隊初創時期人才搭建的工作。管理多個專業量化群,對宏觀,高頻,求職群有興趣的可加好友進一步交流,也提供專業的量化咨詢服務。
業內量化機構人士透露:u某(該人對外僅使用英文代號作為名字),在量化圈知名度頗高,屬于國內最早從事挖掘量化私募人才的獵頭顧問。
兩人曾有“甜蜜時光”
公開資料和一些獵頭圈的信息顯示:量化大V“B某”與獵頭顧問U某合作多年,在量化獵頭圈皆知曉。對二人突然“撕開”倍感驚訝。
以2019年5月“B某”發布的社交媒體文章為例。
這篇文章題目為《頂級量化公司急招,推薦成功有重謝,轉發有PAPER贈與》,涉及量化機構崗位的招聘信息,以及薪酬水平。
文章末尾標記:“求小伙伴幫轉發優質群/朋友圈,并截圖給U某,U某將贈與大量優秀研報paper 面經·····聯系人······轉發郵箱······微信咨詢·····
從中可以看出,這位大V通過自身的平臺,幫助這家獵頭公司發布了人才招攬信息。
人才生意何以“矛盾”乍現?
但這么對“拍檔”是如何矛盾乍現的呢?
但從目前流傳出的信息來看,雙方可能在量化聊天群組和招聘廣告發布上存在一定“爭端”。
按照大V“B某”在文章中的說法,他安排了獵頭顧問U某管理數十個量化群,涉及人數超1萬人。
有量化機構人士透露,所涉及的量化群或多為參與量化課程培訓的人群。由于大V“B某”主持講授量化投資相關課程,因此積累了一定數量的學員群體。
這類課程主要將涉及期貨CTA策略知識,用機器學習模型進行量化交易的方法,以及代碼講解等等。
業內的相關資深獵頭人士稱:這些學員人群數量較大,可以衍生出了一些商機,而可能大V“B某”和獵頭顧問U某會合作運營這些聊天群。
6月26日晚間,大V“B某”再次發文稱:由于其本人具有一定流量,兩人在發布招聘廣告的安排上產生矛盾。
6月30日,獵頭顧問U某發文回應稱:此次事件的導火索是微信群的管理分歧。2018年8月U某建議V某建立同業交流群,并由U某協助管理。U某自己也有量化同業交流群,并邀請V某加入,但認為V某很大部分核心粉絲和流量來源于U某的群,而V某打造的26個群組鮮有人交流。此后,雙方在群內言論等問題上產生分歧。
而獵頭行業的“現實”:當下量化機構的都是同質化的,一個崗位出來,幾十個獵頭都是為同一個公司的崗位尋找人才,這個時候流量和排他性可能就比較關鍵。
這或許是雙方爭議的又一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