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水悠悠,遠山蒼茫。
【資料圖】
近年來,一場規模浩大的水環境治理工作全面啟動,一場從中央到村社擔任“長”的河湖管理工作全面落實,一場力度空前的水生態恢復和保護戰役全面打響……
用雙眼見證蛻變
每天,平涼保潔一中隊保潔員劉菊香都將保潔車停在涇河-崆峒區段的聚仙橋邊后,開始垃圾清理工作,她見證了涇河的“華麗蛻變”。
于她而言,這是一段不短的清掃區域。但是,現在的河道垃圾較少也讓她感覺輕松不少。“以前游客的環保意識跟不上,橋上亂停車、亂扔垃圾的現象比較多,現在有河長巡河,白色垃圾少了很多,河水越來越清了!”她說道,“附近有定點垃圾桶,方便了我們打掃。”
實踐證明,“河長制”是完善水治理體系、保障水安全的制度創新,是解決復雜水問題、維護河湖庫健康生命的有效舉措,值得長期堅持并不斷完善。
用腳步丈量河流
沿涇河向東,冬去春來或春夏之交,半山坡上絡繹不絕的食客們為附近的黃帝問道圣地崆峒山帶來了人間煙火。
山坡下是與福銀高速上下交錯的后峽河-崆峒鎮段。一大早,崆峒區崆峒鎮西溝村村級河長朱學的身影就出現在了河道旁。他打開手機軟件,一邊巡河,一邊在“巡河日志”上做記錄。
朱學帶領著工作人員們邊走邊看,檢查著河面及河道兩旁,及時清理發現的垃圾,確保整個河段的環境不斷改善。
自2018年上任以來,這位崆峒鎮西溝村黨支部書記已經一腳深一腳淺地把后峽河9公里河道走了無數遍。“山下的河道,就像是我家的責任田,每天按時去巡查,東西段各三天,農閑時一天巡查兩次,看著河水一天比一天清澈,河畔一天比一天干凈,我心里也覺得敞亮。”他說。
據了解,崆峒鎮境內有涇河、后峽河等兩河八溝,河長制工作開展以來,該鎮22名鎮村級河長累計開展巡河414多人次,清運各類垃圾300余噸,全力推進河長制從“有名有責”向“有能有效”轉變,有效保障了河暢、水清、岸綠。
用實干交出答卷
近日,崆峒區2023年總河長會議暨河長述職會議召開,會議強調:“要以推進全域創建美麗幸福河湖為目標,統籌水資源、水環境和水生態,多措并舉、綜合施策,確保河湖管護治理見到新成效、呈現新變化……”
崆峒用實干交出答卷。河道養護站站長張默介紹道:“河長制工作開展6年以來,全區264名區、鄉、村河長‘掛牌認領’153條區鄉級河流和支溝,以常態化、全覆蓋的方式開展巡河,河湖生態環境也越來越好。”
近年來,崆峒區每年開展巡河1.7萬人次,推行“政府主導+社會協同”“河長+警長”的河湖長制網格化管理模式,配備河道警長13名,村級巡河員(網格員)305名、社會監督員40名。
“智慧河長”信息平臺的建成,河湖長制微信公眾號的開通,讓全河域視頻監控以及線上快速發現、線下快速處置的監督舉報可操作性成為了現實……
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清理河道河岸垃圾、取締河道原有采砂企業、治理畜禽養殖污染,利用農業生產廢棄物,實現了涇河水質穩定達到國家地表水Ⅲ類標準;實施頡河、桂井等6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項目,老百姓的“水缸”得到了安全保障;建設鄉鎮污水處理站及配套管網,17個鄉鎮鎮區污水設施實現了全覆蓋;清退圍墾種植,修復河道濕地……
涇河流域生物氧化塘工程完成建成投運,年消減排河化學需氧量401.5噸,氨氮70.26噸、總磷4噸,排入涇河水質獲得全面提升。完成2023年實施80項海綿城市建設任務,河水治理的基礎進一步得到了夯實……
古有大禹治水,今有河長治河。“要在思想認識上高度重視,在管理保護上系統施治,在基礎建設上固強補弱,在安全度汛上持續發力,在責任落實上協同到位,全力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修復水生態、改善水環境,切實把河湖長制工作向縱深推進,努力建設‘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美麗幸福河湖。”在六月的一次巡河中,市長、市級總河長白振海深入崆峒區開展巡河檢查時如是說。
簽發:董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