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曹菲 攝影報道
(相關資料圖)
4月20日,成達萬高鐵建設迎來新的節點,位于南充的嘉陵江特大橋主墩承臺澆筑完成,大橋水下施工風險基本消除,為實現5月中旬主墩出水目標奠定了基礎。值得一提的是,嘉陵江特大橋主跨328米,在時速350公里雙線高速鐵路矮塔斜拉橋中居世界第一,也是全線施工難度最大的橋梁。
9號主墩承臺澆筑現場 成達萬高鐵公司供圖
【看施工】
一次性澆筑6258.8方 面積相當于3個籃球場
20日上午11點30分,記者來到嘉陵江特大橋位于南充市順慶區的9號主墩施工點。現場,23臺混凝土罐車、4臺車載輸送泵同時作業,60余名施工人員分布在不同區域,合力保障承臺澆筑。
“主墩承臺面積超過1200平方米,相當于3個籃球場的大小,澆筑的方量達到了6258.8立方米,屬于超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蜀道集團四川路橋成達萬指揮部總工程師姜林說。為了保證澆筑順利完成,項目部從19日上午8點過開始施工準備,11點正式開始澆筑。
記者在現場看到,有船只從嘉陵江對岸運來兩輛混凝土罐車。姜林解釋,那是因為嘉臨江兩岸各有一座混凝土拌合站,同時保障承臺澆筑。
“承臺位于嘉陵江河道內,承臺澆筑,意味著水下作業風險基本消除。”姜林說。澆筑完成后將進行塔座施工,計劃在5月中旬施工至江面以上。
9號主墩承臺正在進行混凝土澆筑 曹菲攝
【看技術】
運用可視化溫度控制系統 保證澆筑質量
記者看到,在混凝土咬合樁圍堰旁邊,一塊大屏上顯示著環境溫度、混凝土溫度、溫差等數據,多名管理人員在此監視。
四川省鐵路建設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主任沈濤介紹,大屏上顯示的系統為大體積混凝土可視化溫度控制系統,可以實施監測混凝土內部溫度、大氣層溫度,及其變化速率,以控制水泵運行。
“為了避免混凝土開裂,澆筑過程中,混凝土內部溫度和大氣溫度之間的溫差必須控制在20度以內。”沈濤說。該系統一旦監測到溫差超標,將自動加快冷卻水管的水流速度,以達到迅速降溫的目的。
相比于過去依靠人工控制溫度,這套系統控制方式更加精準和智能;可視化的呈現方式,也更方便管理。
新聞多一點:
成達萬高鐵與嘉陵江特大橋
成達萬高鐵正線全長477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2022年9月30日全線動工建設,建設工期為5年。
這條高鐵是全國鐵路網高速鐵路客運“八縱八橫”中“沿江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通車后,將形成從成都東出、北上的全程時速350公里高鐵出川大通道,聯通中原和京津冀地區,極大便利沿線居民出行,對完善四川高鐵網、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當日完成主墩承臺澆筑的嘉陵江特大橋是成達萬高鐵全線4座控制性橋梁中施工難度最大的一座。大橋全長6224.98米,主橋為(141+328+141)米矮塔鋼混合梁斜拉橋,在時速350公里雙線高鐵矮塔斜拉橋中,其跨度居世界第一。
同時,大橋樁基施工采用了混凝土咬合樁圍堰方案。相對于傳統的“鋼圍堰+水下開挖”施工,混凝土咬合樁圍堰設計避免了對水源的污染,加上BIM+GIS等數字化和智能化手段的運用,模擬并實時監控整個施工過程,卡控施工各個環節,有效避免了對嘉陵江水源保護區的破壞,保護了珍稀魚類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