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盈的步伐、矯健的身軀,做事干練、雷厲風行、能力突出,她就是打浦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總護士長兼門辦主任,副主任護師何菁。從事臨床護理工作30余年來,她始終堅持真心、耐心、細心、暖心、貼心“五心”服務,先后榮獲了中國社區衛生協會“新冠疫情防控中表現突出的城鄉社區衛生工作者”、上海市“杰出護理獎”、上海市“十佳護士長”入圍獎、上海市巾幗文明崗。
何菁的言行感染并帶領著護理團隊不斷奮進前行。疫情防控一線,身為“大家長”的她親力親為,帶領團隊高效的完成各項防控工作。護理工作中,她致力于“社區護理中心”建設,發揮“一專多能”護士優勢,在區域內最早開設綜合護理門診,更將護理服務延伸至家庭,打通居民護理服務“最后一公里”。
(資料圖片)
奉獻,筑牢健康防線
疫情防控一線,何菁帶領著巾幗姐妹們不懼嚴寒、無畏酷暑,測溫、掃碼、登記、排查……集中隔離點、核酸采樣點、疫苗臨時接種點……哪里有需要,她們就出現在哪里,用自己的堅守,保護社區的安全。加班加點更是常態,對出現的各種應急情況,何菁時刻保持清晰頭腦和管理思路,處處展現著過硬的專業技術。
隨著新冠病毒“乙類乙管”方案的實施,中心面對著更嚴峻的局面和更繁重的救治任務。為滿足老年患者就診需要,何菁帶領團隊長期堅守在“前鋒戰場”,24小時連軸轉,部署輸液室、氧療區的擴容工作,利用有效空間,合理劃分重點人群區域,做好老年患者指引。一次在巡視過程中,何菁發現一位正在輸液的老伯臉色蒼白,呼吸困難,檢測出氧飽和度僅為80,何菁立即給予吸氧。半個小時后,原本呼吸急促的老伯變得呼吸平穩,不再喘得厲害,臉色也好了不少。類似的突發情況在這段特殊時期時有發生,何菁時刻緊繃著一根弦,常常等到門診最后一個病人結束治療,她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辦公室。
守護,情系病患生命
感染高峰期過后,何菁又關注到居民們感染后的康復問題。迅速組建俯臥位通氣督導小組、聯合多部門開設了新冠康復綜合門診,涵蓋中醫調理、康復鍛煉、護理指導及藥學宣教等診療內容,綜合調整患者的機體功能,為居民提供個性化的新冠康復治療方案,幫助居民盡快恢復正常生活。
前來就診的患者朱先生今年64歲,新冠病毒感染導致肺炎,痊愈后一個多月,仍有咳嗽、咳痰、氣短等癥狀,完成CT檢查排除了肺部感染后,他仍擔心會有危及生命的影響?!白o士長,你一定要救救我……”在耐心傾聽患者的主訴后,何菁請他趴到診療床上,教他俯臥位通氣的要領,并幫助他拍背排痰,沒過多久,朱先生就咳出了一大口痰液。朱先生激動地說:“護士長,你真是我的救命恩人,沒想到拍背排痰效果這么好啊!痰咳出來舒服多啦!”
扎根,創新護理品牌
何菁始終把護理質量和護理安全放在首位,積極探索“社區護理中心”試點建設,在區域內最早啟動綜合護理門診,以社區護理為視角,通過健康管理、傷口管理、心理護理、安寧療護、PICC維護等發揮“一專多能”護士的積極作用,打造精細化的社區護理品牌服務,累計服務萬余人次,獲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評。
何菁始終秉承“以心為燈,以人為本”工作理念,不斷探索服務內涵與護理人文相結合,建立“打浦智護站”,構建“住院診療—居家護理—門診隨訪”三級護理網絡,創建一支“懂科普、愿科普、擅科普”的護理科普團隊,開設“護護小課堂”線上護理科普專欄,打造“護理中心集市”線下交互式體驗,通過“一站式”便捷流程、“一體化”資源整合、“朋友型”護理服務,使患者得到全面、全程的健康支持。
作為一名總護士長,在提升自己的同時,何菁總是毫無保留地將多年來的工作經驗教訓跟年輕護士們分享。在她的帶領下,護理中心以主管護師為中堅力量,積極參與市護理學會、市護理質控中心等相關業務培訓,提升護理中心整體實力,護理團隊獲得了多項專利申請及市、區級科研項目的申報。
何菁常說:“只要心中有患者,手中有技術,腦中有創新,腳下必有力量?!痹o理事業35年的何菁,把最美好的年華獻給了護理事業,獻給了居民患者,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付出彰顯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