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在女足世界杯倒計時10日之際,Prada與中國國家女子足球隊共同宣布,Prada成為中國國家女子足球隊官方合作伙伴。隨著后疫情時代大眾對健康理念的關注提升、流量藝人頻繁“塌房”帶來不確定性,Prada也開始將代言人選擇策略從流量藝人轉換為運動員。除了中國國家女子足球隊以外,此前,Prada曾邀請乒乓球運動員馬龍和籃球運動員楊舒予任其品牌大使。
看中粉絲經濟押寶流量明星
由瑪麗奧·普拉達于1913年在意大利米蘭創建的奢侈品牌Prada一貫在多個“老錢風”奢侈品中“遺世獨立”。其現任掌門人Miuccia Prada是創始人Mario Prada的孫女。在28歲從母親手中接過重任前,Miuccia學的是和時尚不沾邊的政治學,她從自身出發奠定了Prada的知識分子品牌調性,前衛、先鋒與實驗性一直是Prada所想表現的特質。
(相關資料圖)
在2019年與蔡徐坤簽約前,Prada的亞太地區業績也一直表現亮眼。除了區域業績外,Prada一貫的品牌調性也讓Prada一度想快速切入屬于年輕人的亞文化中。
2019年前后,內娛的第一個選秀節目《偶像練習生》播出,該節目第一次將“全民制作人”的名號冠給觀眾,憑借打投,觀眾可以真正選定自己喜歡的選手。偶像養成體系與粉絲經濟在《偶像練習生》的熱播中被炒至頂端,《偶像練習生》中以頭名出道的蔡徐坤也成為了炙手可熱的新任流量明星。
彼時眼看亞太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日漸成為營收的引擎,同時Prada也苦業績久矣。要快速實現增長,押寶亞太區當時最熱的粉絲經濟與流量藝人不失為上策。在Prada簽約蔡徐坤前,蔡徐坤雖已C位出道,但也剛因為“籃球?!北蝗W關注,Prada義無反顧地押注蔡徐坤黑紅參半的流量中。
事實證明,Prada當時的決策起到了一定作用。在官宣簽約時,Prada推出了一個與蔡徐坤合作的名為《人類幾乎》的視頻,試圖為品牌賦予偶像流行文化。數據顯示,該廣告片播放量超過3000萬,轉發量也超過百萬。而后續Prada發布的與蔡徐坤相關的視頻的播放量也基本上接近千萬。
當時的首席執行官Patrizio Bertelli在發布當年中報后甚至表示,第二季度中國內地市場呈現積極的趨勢,本土營銷活動在當地取得了熱烈反響,并推動了銷售。該營銷活動直指Prada 官宣蔡徐坤成為品牌代言人的相關營銷事件。
可以說從蔡徐坤開始,Prada開啟了以流量導向篩選代言人的策略,起碼在蔡徐坤之后,Prada又接連簽約了鄭爽、吳亦凡、李易峰等多位如今早已“塌房”的藝人。
品牌形象受損難擋中國市場成為增長引擎
名牌與流量藝人的強捆綁無疑是一把雙刃劍。每次有藝人塌房,品牌皆需要面臨品牌形象的損失。
但這個魔咒似乎并沒有發生在Prada身上。從簽約蔡徐坤的2019年起,Prada的亞太地區業績一直保持亮眼表現。數據顯示,自2019年起,亞太地區成為了Prada銷售表現最好的區域。2019年PRADA亞太地區銷售凈額下滑了1.7%;2020年亞太地區銷售額成為唯一增長地區,同比增長1%至9.14億歐元;2021年亞太地區銷售額為11.92億歐元,同比增長29%。
同時,Prada仍多次在財報中提及亞太區特別是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其最新財報顯示,Prada集團2023年一季度凈收入同比增長22%至10.65億歐元;零售銷售額同比增長22%至9.53億歐元。一季度亞太區貢獻了營收的41%,此外亞太地區零售額強勁反彈,同比增長22%。該集團新任首席執行官Andrea Guerra還特別強調今年開局良好,得益于第一季度中國市場重新成為增長引擎。在他看來,目前中國市場甚至“沒有任何減速的信號”。
Prada集團亞太地區零售額增長強勁。
隨著流量藝人頻繁“翻車”,Prada在品牌代言人選擇上已做出了一些轉變。7月10日,Prada官宣與中國國家女子足球隊成為合作伙伴,這并非其與中國運動員第一次達成合作,此前Prada已邀請乒乓球運動員馬龍和籃球運動員楊舒予任品牌大使。
或許是因為一貫走冷清的“知識分子”風,Prada過去在不少賽道布局上都稍顯“冷靜”。比如,在2022才開始力推香水與精品珠寶,意欲在高端消費市場分一杯羹,此時多個高奢品牌早已布局。而在對手們都發展電商業務時,Prada還在全球投資開設門店,直至2016年才開拓電商渠道。除了在品牌代言人的選擇上,在賽道布局上,Prada也需要更敏銳的時代觸覺。
同時,相比于其他奢侈品品牌,Prada留給大眾的印象,除了近年頻繁“塌房”的明星外,僅余多年前在《穿Prada的女王》和《碟中諜4》中的同款。Prada正急需更多爆款來帶動品牌知名度。
采寫:南都記者 林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