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哈爾濱市將舉辦“第十四屆哈爾濱大學生創業大賽”,本屆大賽由省人社廳、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市人社局聯合主辦,市人力資源服務中心承辦。現誠邀符合條件的大學生創業團隊來哈參賽,報名時間:即日起至2023年9月12日。
【參賽對象及條件】
(一)參賽對象。國內高校全日制在讀大學生、國外高校在讀的中國留學生,畢業五年內國內外高校大學生及中國留學生(包括大專、本科、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參賽項目核心成員不超過4人。
【資料圖】
(二)參賽條件。參賽項目需符合國家產業、技術政策,突出科技性和實用性,以開發成功或有創業成果的創業項目為主體,具有較高成長性和投資價值。根據項目產業成熟度,參賽項目劃分為創業類項目和創意類項目。
1.創業類項目參賽條件:
(1)參賽大學生在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取得營業執照的。
(2)參賽項目在技術、產品、經營服務模式等方面具有創新性和較高的成長潛力,且項目的產品、經營屬于同一參賽主體,對技術有合法使用權的。
(3)參賽項目為原創性創新項目,不存在知識產權爭議,不侵犯第三方知識產權、所有權、使用權和處置權的。
(4)參賽項目負責人為企業法人或合伙人,合伙人為該項目負責人,能出具法人同意代表企業參賽證明的。
2.創意類項目參賽條件:
(1)參賽大學生未在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取得營業執照的。
(2)參賽項目在技術、產品、經營服務模式等方面具有創新性,有完整的創業計劃書,具備落地發展的必要條件,未來成長潛力較大的。
(3)參賽項目為原創性創新項目,不存在知識產權爭議,不侵犯第三方知識產權、所有權、使用權和處置權的。
(4)參賽項目負責人為參賽團隊核心成員的。
【參賽方式】
(一)項目選題。圍繞打造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冰雪經濟、創意設計4個經濟發展新引擎,培育壯大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裝備、智能農機5個戰略性新興產業,賦能升級能源、化工、食品、醫藥、汽車、輕工6個傳統優勢產業,加快推進信息服務、現代金融、現代物流、服務型制造、旅游康養、養老托育、文化娛樂7個服務業發展為選題,項目要具備科學性、可行性、實用性、創新性的特點。
(二)項目編碼。01數字信息技術;02現代生物、醫藥;03特色文化、旅游;04新型創意設計;05高端裝備制造;06航空航天;07新材料、新能源;08智能農機、農產品加工;09現代物流;10現代金融;11其他。
(三)報名要件。
1.創業類項目:
(1)第十四屆哈爾濱大學生創業大賽報名表;
(2)項目負責人身份證原件照片;
(3)團隊成員畢業證(在校大學生提供學生證);
(4)營業執照原件照片;
(5)項目簡介300字左右(附項目產品高清圖片3-5張);
(6)《XXX創業項目計劃書》(創業項目計劃書需含團隊介紹、項目概要、產品技術及前景、市場分析、商業模式及發展戰略、融資及財務分析、風險分析等內容);
(7)路演PPT;
(8)參賽項目佐證材料(含視頻、知識產權證書、該項目獲得的榮譽證書等相關電子材料)。
(9)參賽項目負責人為非企業法人,企業法人須出具同意參賽授權書(加蓋企業公章)。
2.創意類項目:
(1)第十四屆哈爾濱大學生創業大賽報名表;
(2)項目負責人身份證原件照片;
(3)團隊成員畢業證(在校大學生提供學生證);
(4)項目簡介300字左右(附項目產品高清圖片3-5張);
(5)《XXX創業項目計劃書》(創業項目計劃書需含團隊介紹、項目概要、產品技術及前景、市場分析、商業模式及發展戰略、融資及財務分析、風險分析等內容);
(6)路演PPT;
(7)參賽項目佐證材料(含視頻、知識產權證書、該項目獲得的榮譽證書等相關電子材料)。
【報名方式】
1.團隊自主報名。通過“哈爾濱人才服務”微信公眾號,查找《第十四屆哈爾濱大學生創業大賽邀請函》,下載《第十四屆哈爾濱大學生創業大賽報名表》填寫報名信息,同“報名要件”一并壓縮發送至大賽指定郵箱。
(1)文件夾命名:項目分類(創業類或創意類)-項目編碼-學校-項目名稱-負責人姓名。
(2)報名表:學校-報名表-項目名稱-負責人姓名。
(3)計劃書:學校-計劃書-項目名稱-負責人姓名。
(4)項目簡介:學校-簡介-項目名稱-負責人姓名。
2.團隊通過學校報名。各高校組織參賽團隊下載《第十四屆哈爾濱大學生創業大賽報名表》填寫報名信息,同“報名要件”統一壓縮打包發送至大賽指定郵箱,并在電子郵箱中留下高校組織者的姓名、職務及聯系方式。
文件夾命名:學校-項目個數-學校組織者姓名。
【獎項設置】
(一)創業類項目:設特等獎1名,獎金20萬元;一等獎1名,獎金15萬元;二等獎3名,每名獎金10萬元;三等獎6名,每名獎金5萬元。
(二)創意類項目:設一等獎1名,獎金10萬元;二等獎3名,每名獎金5萬元;三等獎6名,每名獎金3萬元。
(三)榮譽證書:為獲獎參賽團隊、優秀指導教師、“百強”優秀項目頒發榮譽證書,榮譽證書數量按獲獎團隊人數發放。
(哈爾濱日報記者 于勇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