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華聲在線4月10日訊(全媒體記者 黃利飛 通訊員 崔向華 鄒禮卿)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厚植美麗湖南根基。今天,由省自然資源廳主辦,省自然資源事務中心、湖南日報社新湖南客戶端承辦的湖南省第二屆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十大范例征集評選活動正式開鑼,當日投票數超過10萬票。
此次評選線上線下相結合,從4月10日0時至16日24時為線上網絡評選時間,公眾可通過新湖南客戶端APP,在參與投票的16個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案例中選投10個,每位用戶每天可投10票,投票結果將成為最終評審依據之一。
近年來,我省自然資源系統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全面完成“十三五”第三批山水工程試點,積極推動“十四五”第二批山水工程實施,大力開展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推動打造了一批帶動作用強、群眾受益廣的典型示范工程,取得較好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省自然資源廳生態修復處負責人介紹,參與此次評選的16個案例,是從全省申報的32個案例中遴選出來的,兼顧生態系統類型的多樣性、生態問題的典型性、修復方案的科學性、修復措施的綜合性以及修復成效的顯著性。
此次評選將積極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充分展示近年來全省生態修復的實踐成果、經驗做法和突出成效,也將著力凝聚社會共識,持續推進我省山水林田湖草沙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湖南貢獻新的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