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周倜 通訊員 吳健
8月1日起,省醫保局、省中醫藥局、省衛生健康委聯合制定的《關于在區域DRG付費中開展中醫優勢病種按療效價值付費的通知(試行)》(以下簡稱《通知》)正式實施,混合痔、鎖骨骨折等22個中醫優勢病種納入第一批按療效價值付費。
(相關資料圖)
目前,長沙、株洲、湘潭、衡陽區域內已納入DRG實際付費的中醫醫療機構,開設有骨科、肛腸科等相應科室,向統籌地區醫保經辦機構申請審批后即可納入。
什么是按療效價值付費?未來將帶來哪些改變?8月3日,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采訪相關人士予以解讀。
打破以往中西醫“同病、同效、不同價”現象
“當前,醫保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正在全國推廣。DRG以西醫的診斷和手術名稱進行分組,目前還沒有成熟的中醫診療分組器,中醫診療病例只能進入非手術組,其支付標準遠低于西醫的手術組。”省中醫藥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這位負責人認為,長此以往,可能會誘導醫療機構過度檢查、治療或不合理減少使用中醫療法,不僅增加老百姓的就醫負擔,也不利于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這種“同病、同效、不同價”現象,在某種程度上不利于中醫醫生開展工作,甚至傷害其工作積極性。
那么,什么是按療效價值付費?
據省醫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簡單地說,是指對具備手術指征的病種,采取中醫診療為主,達到其它治療同等療效,即可參照既往手術付費標準按權重付費。“這樣既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傳統優勢,又能在DRG付費下更好體現中醫藥服務價值。”
“肛腸類共有3個優勢病種在列,這讓我們感到很振奮。一定程度上,這也能讓醫生更好地為老百姓采用實用、好用的方法,特別是能夠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診療的優勢。”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湖南省中醫院)肛腸四科主任胡響當介紹,中醫在治療肛腸類疾病有著明顯的優勢,不少非中醫類醫療機構或醫師也會采用。“比如治療高位肛瘺/復雜性肛瘺,我們中醫采取掛線治療,效果十分理想,甚至優于外科手術治療。”胡響當認為,新政將激勵更多醫務人員開展中醫特色優勢病種治療研究。
“用療效說話”,絕非易事
“其實,患者看病的訴求是多元化的,效果是第一追求,不管選擇哪種診療方式,都要能治好病。其次,還要求少花費和良好的就醫體驗。”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傷科主任劉曉嵐給出自己的理解。
西醫治療某些骨折,通常需要開刀上鋼板、取鋼板,花費上萬元,甚至幾萬元。
“中醫正骨在這方面有十分成熟且確定的療效,不僅可產生與外科手術相同的治療效果,而且還讓患者更少的花費有更好的就醫體驗。”劉曉嵐認為,按療效價值付費,讓中醫藥優勢得以彰顯,老百姓不用開刀手術,就能達到和外科手術一樣的療效,這在一定程度上,能有利于減少“過度手術”,減少百姓身心與經濟的雙重負擔。
根據《通知》,首批按療效價值付費的22個中醫優勢病種,付費標準參照對應DRG手術組的權重計算,也明確具體的DRG組對應關系及權重折扣標準。“比如鎖骨骨折的付費標準,以中醫手法整復術治療是以既往手術治療的80%為基礎支出,醫保基金支付和患者實際支出費用明顯降低。”省醫保局相關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業內專家指出,這也意味著,這樣的支付方式不僅為醫保節省了支出,也能讓醫院通過開展合理的中醫服務獲得醫保支付。
“當然,這套方案也是有門檻的。”劉曉嵐告訴記者,“用療效說話”,也絕非易事。
以“肱骨上端骨折”為例,出院療效判定包含骨折局部腫脹減輕、疼痛緩解;外固定有效固定骨折;連續3次定期復查X線檢查,骨折對位對線良好且斷端穩定,達到功能復位標準等。
“這也意味著,我們在追求‘療效價值’的同時,必須同步提高從業人員的診療水平,更好地發揮中醫傳統特色技術的優勢,做好傳承創新工作,進一步彰顯中醫療效,讓百姓受益。”劉曉嵐給出自己的理解。
記者走訪多位業內人士,發現大家普遍的心聲:期望挖掘更多中醫優勢病種,不斷體現中醫特色診療價值,讓更多的中醫適宜技術服務群眾。
“患者少花錢、少受苦,醫院增效益,醫保減支出,中醫藥得發展。”省中醫藥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多方共贏是這項新舉措的目的。
(一審:熊泊宇 二審:鄧望軍 三審: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