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葉竹
走進影院、火車站、機場、購物中心,人們就會發現無處不在的共享按摩椅。作為喜歡發聲的年輕人常入并深度體驗的場所,影院按摩椅配置“潛規則”成為了這個群體的關注焦點。
(資料圖片)
放著就能賺錢,這把價值幾千元的椅子,曾被許多投資者視作“躺賺”的機會。有收益,才會讓按摩椅在影院“生根”。連日來,記者走進長沙部分影院,從這里切入探尋按摩椅收益進了哪些人的口袋,如果“挪走”按摩椅,會動誰的蛋糕。
(8月28日晚10時許,沃美影城開福方圓薈店內,3位消費者坐在共享按摩椅上等待入場觀影。記者 葉竹 攝)
【影院】
有收租場地費
也有自購運營按摩椅
8月28日晚10時許,在湘江世紀城小區旁的沃美影城開福方圓薈店,還有觀眾等待入場觀影。影院大門半掩,內側設有的5張“樂摩吧”按摩椅上,坐了3位顧客。
“這是按摩椅運營商投放在這里的,每個月付租金給影院,我們自己不用承擔成本。”正在該店內值崗的店長透露,和疫情前相比,現在運營商給付的租金有所降低。“疫情前每月租金1200元,現在只有千元以內了。”同時,她也表示,人流量更大的地段,租金也相應地“水漲船高”,“像五一廣場,按摩椅的場地租金肯定更高一些。”
29日上午,三湘都市報記者來到華夏影城長沙龍灣商業廣場店。影院大廳候場區內的6臺“河馬”共享按摩椅無人消費,數位市民坐在一旁的普通座椅上等候觀影。該店內一名工作人員介紹,“按摩椅是龍灣廣場物業放在這里的,和影院沒關系。”
在位于開福區展覽館路的芒果國際影城東風店,帶著孩子等候入場觀影期間,一位母親坐在影院大廳的“蟻點”按摩椅上休息。
“我了解的按摩椅最好的消費收益為每天100元/臺。我們影院的按摩椅是自己的,目前效益一般。”芒果國際影城東風店大廳中擺放有4臺共享按摩椅,店長李先生向三湘都市報記者介紹,影院于3年前購置了這批按摩椅,現在日均每臺機器有10人消費,已經收回成本。
根據上述影院店內按摩椅上的二維碼,三湘都市報記者掃碼后,“樂摩吧”按摩椅顯示,可選按摩時間15分鐘—30分鐘,折后價格為11元—20元;“河馬”按摩椅可選按摩時間為10分鐘—30分鐘,收費為9.99元—16.99元;“蟻點”按摩椅可選按摩時間為6分鐘—20分鐘,收費為6元—15元。
由于使用人群廣泛,共享按摩椅一般壽命為3—5年,同時也經常被消費者詬病“不衛生”。在上述影院,三湘都市報記者發現,這些按摩椅并非網傳的“臟”,只有沃美影城內的“樂摩吧”按摩椅表面有些磨損。在芒果國際影城東風店,店長也直言,“我們按摩椅暫時還很好,沒考慮更換。”
(8月29日上午,芒果國際影城東風店大廳中擺放的4臺共享按摩椅,為影院自購。記者 葉竹 攝)
【風險】
向場地方繳納租金成主流
運營風險逐漸轉嫁給品牌方
一臺市場價格在四五千元左右的共享按摩椅,若按單次消費10元計算,平均每天有3人使用,基本在半年內可以回本,共享按摩椅曾被許多投資者視作“躺賺”的機會。有業內人士透露,“早期入行的,甚至3個月就能回本。”不過,即使有售后定期巡查、維修、日常清潔,使用壽命也最多只能撐5年。
據了解,目前共享按摩椅運營商和場地方常見的合作,主要有分成和租賃兩種模式。前者需要場地方免費提供場地,和運營商按合同約定比例共享收益;后者則指運營商會向客戶繳納場地租金,獨自承攬全部收益。
某品牌共享按摩椅業務人員介紹,收益分成或租金都會視場地人流量和共享按摩椅的付費情況來定,和電影院的合作主要是場地租賃的形式。在長沙人流量較大的商場,每臺共享按摩椅的場地費用在100元至200元。“若是分成的形式,場地提供方一般會獲得20%至40%的收益。”無論是哪種模式,共享按摩椅均由運營商免費提供。
然而,有業內人士介紹,從近幾年共享按摩椅市場發展來看,運營商繳納場地租金的方式,正在成為主流。在這種方式中,風險完全轉嫁給了品牌方。
[未來]
創業門檻、試錯成本低
共享按摩椅依舊吸引“淘金者”入局
三湘都市報記者在天眼查APP上,以“共享按摩椅”為關鍵詞查找公司,顯示有267家。而據2021年底,一份媒體報道中提及的天眼查數據顯示,當時共享按摩椅相關企業有281家。從數量上看,1年多時間過去,共享按摩椅相關企業并沒有急劇減少。
《中國按摩椅行業發展深度調研與未來投資研究報告(2023-2030年)》顯示,我國按摩椅行業市場規模從2018年的50.8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89.3億元,整體呈現穩定快速增長態勢;從供需端來看,行業仍具備高成長性,預計2025年我國按摩椅保有量將達到1905.2萬臺,市場規模達到285.8億元。到2030年我國按摩椅保有量將達到5284.03萬臺,市場規模為577.43億元。
在市場占有率最高的頭部品牌“摩摩噠”和“樂摩吧”的引領下,疫情放開后,無數中小品牌正成為新的“攪局者”,搶占市場份額。除了按摩椅“常駐”的商場、機場、影院、火車站,新開業的游樂場等也成為運營商“開疆擴土”的渠道和點位。一位中小按摩椅品牌銷售人員透露,一臺設備費用4000元,如果日均收入30元,一年多可以實現回本。
(華夏影城長沙龍灣商業廣場店大廳,廣場物業在此設置了6臺共享按摩椅。記者 葉竹 攝)
[未來]
“淘金者”還需首先確保消費者權益
記者在天眼查APP上,以“共享按摩椅”為關鍵詞查找公司,顯示有267家。而據2021年底,一份媒體報道中提及的天眼查數據顯示,當時共享按摩椅相關企業有281家。從數量上看,1年多時間過去,共享按摩椅相關企業并沒有急劇減少。
《中國按摩椅行業發展深度調研與未來投資研究報告(2023-2030年)》顯示,我國按摩椅行業市場規模從2018年的50.8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89.3億元,整體呈現穩定快速增長態勢;從供需端來看,行業仍具備高成長性,預計2025年我國按摩椅保有量將達到1905.2萬臺,市場規模達到285.8億元。到2030年我國按摩椅保有量將達到5284.03萬臺,市場規模為577.43億元。
在市場占有率最高的頭部品牌“摩摩噠”和“樂摩吧”的引領下,疫情放開后,無數中小品牌正成為新的“攪局者”,搶占市場份額。除了按摩椅“常駐”的商場、機場、影院、火車站,新開業的游樂場等也成為運營商“開疆擴土”的渠道和點位。一位中小按摩椅品牌銷售人員透露,一臺設備費用4000元,如果日均收入30元,一年多可以實現回本。
眼下,關于共享按摩椅的消費、安全、衛生等相關問題喧囂塵上、引發熱議,投放合作中風險逐漸向品牌方傾斜,共享按摩椅吸引著“淘金者”入局。不過,共享按摩椅使用者的身份具有多樣性與不確定性。在投放的過程中,諸如場地的選擇,也應注意避免擠占公共空間資源,確保消費者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一審:蔣宇 二審:蔣俊 三審:王亞奇)